房天下

Fang.com

专家谈"央行放水7万亿":利好楼市 会大涨吗

中国网2015/10/14 09:1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网传“中国版QE到来,手中的钱要贬值”,专家表示:

“放水”七万亿说法不靠谱

周末,央行在官网上宣布将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9省市推广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的消息发布后,就有声音称央行此举相当于释放7万亿元的流动性,等于一次变相的量化宽松(QE)。更有文章称一旦这7万亿元释放出来,就相当于人民币贬值2%,我们手上的钱就更不值钱了。

昨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则表示,网传的7万亿元有点言过其实了,但是央行的宽松意图仍然明显,不排除年内继续降准的可能性。

A 推广试点并非“强刺激”

上周六(10日),人民银行在其官网挂出通知称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

一则300余字的消息,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原因就在于有媒体解读称此次央行的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替代降准,释放多达7万亿元的流动性,更是称其为“中国版”的QE。

然而,昨日,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有关于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能够释放高达7万亿元的资金其实言过其实了。有业内人士表示,7万亿元的说法并非次出现,而是早在取消存贷比的消息传出后,就有人通过基础乘数的计算表明将释放7万亿元,而此次只是借着新消息再次“炒”了一把,也有业内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直言“看不懂这7万亿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存贷比取消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大被部分机构解读为7万亿大放水和中国版的量化宽松,这一判断缺乏逻辑上的严谨性与事实也有不相符之处”,民生固收团队的李奇霖指出,“信贷质押再贷款释放的规模由银行需求量决定,主动权在银行,而非央行,而QE是央行预先确定的规模,具有强制性。”他认为,QE资金成本几乎为0,而信贷质押再贷款是有资金成本的,其资金成本会视当时的市场利率和银行抵押物的情况决定。当前国内并没实施QE的必要,也不能理解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就相当于一次“强刺激”。

B 试点具体数据暂未披露

到底什么是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指的是银行可以用现有的信贷资产(即已经放出去的贷款),到央行去质押,获得新的资金。

而对于什么样的信贷资产才能成为抵押品,根据央行官方的口径则表述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昨日,也有广东省内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信贷资产再质押试点已经在广东进行试点,但是一些具体的细节和数据均没有明确向外界披露过。而根据国金证券马鲲鹏的一篇调研报告里的显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在山东和广东试点,至2014年底,山东发放9单、广东发放3单。

羊城晚报记者试图联系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并未获得数据和试点情况的回复。昨日,记者试图联系广东省内的多家银行,均未获得有关于信贷资产再贷款的具体利率情况。

同样,记者多渠道查询山东的试点情况,也没有相关的数据显示。一位地方人行的相关人士则表示,所有的数据披露必须经过总行的同意,“而央行目前看来较为谨慎,但也不排除统一就此事作出回应。”

C 年内央行仍有降准可能

不过虽然业内人士均认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算不上强刺激,但是仍然看得出央行宽松意图未改。

“虽然信贷资产再抵押贷款算不上强刺激,但是央行维系资金面宽松的意图却没有改变”,昨日,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央行此次扩大试点范围在于扩充货币投放渠道,以对冲外汇占款下滑,“与此前的PSL(抵押补充贷款)、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SLF(常设借贷便利)等形成组合工具,以平稳市场资金利率”。

但是对于央行此举究竟将有多大的效果,多位业内人士直言并不确定,因此年内降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表示,年内是否降准,具体还要看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的实施情况,“从逻辑上看,信贷通过抵押盘活,对银行盘活流动性有好处,但短期内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还需要观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央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体现了当下的政策导向,即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比如小微企业发债困难,可接受贷款作为抵押以获得资金。”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就会更加容易?昨日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就表明,当前真正影响银行信贷投放的因素是银行分风险偏好,“即便是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也要求的是优质贷款资源,因此也不能笼统的就说中小微企业借钱更容易,但是确实在政策引导上,有利于为金融机构向小微三农贷款提供正向激励。”

影响

楼市大利好暴涨不可能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燕华报道:对于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业内普遍认为将对楼市构成利好,因为这相当于降准。不过由此幻想楼市会暴涨,那可能“你想太多了”!

专家解读,商业银行可以把央行认为合格的信贷资产,向央行质押换取低价的再贷款,然后贷款给企业,赚取差价。这相当于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可以有效提高市场流动性。虽然给开发商的贷款,未必能获得再贷款,但银行整体上资金会变得充裕,这样有利于市场利率走低。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带来万亿级的信贷增量,对楼市无疑是有益的,但影响有限。原因有四:首先,目前楼市并不差钱。房地产融资渠道已经大为放宽。其二,贷币目前暂时不是决定楼市运行的主要因素。其三,目前,宏观经济仍未稳定,企业盈利没有改善,投资性需求持续观望。其四,房价已在高位,很难全面大涨。

股市

补血实体经济 A股反弹百点

羊城晚报讯记者莫谨榕报道:周末,市场翘首以盼的降准降息等预期并未成真,但央行又从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拿出新的调节利器——扩大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的宽松效果。对流动性极为敏感的A股在昨日行情火爆,全日高开高走,一举收复3200点整数关口,收盘大涨逾3%,行业、个股呈现普涨态势。

央行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新政一方面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各类经济活动,既对实体经济“输血”,同时也让股市的流动性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形成利好。恒泰证券分析师认为,利用这种新渠道,商业银行可以将优质的存量信贷资产质押给央行,获得央行的再贷款,从而达到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效果,中小机构抵押品不足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对相关上市公司形成较大利好。

货币新政的实施有望为煤炭、有色、房地产、钢铁等行业注资新的活力。从盘面表现上看,昨日有色金属、煤炭等泛资源类板块受到利好提振上涨明显,有色板块涨逾4.46%领先大盘,钢铁板块也大涨近4%,而银行板块昨日涨幅偏弱,仅为1.75%。

多数市场分析认为,尽管该政策不是直接刺激股市,但政策出台对市场流动性的乐观预期形成了支撑。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该政策对流动性有一定的利好作用,虽然政策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刺激股市,更多是扶持实体经济,但对股市来说仍偏利好,表明宽松政策是未来的大方向。


推荐阅读:房企蜂拥发债 流动性风险“胜于”违约

随着今年下半年股市剧烈波动,债券市场开始走牛,其中又以公司债为疯狂。在这轮公司债“井喷”中,房地产企业是主力。数据显示,上季度发行的公司债中,房地产企业贡献超过六成。《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相比其他行业,房地产企业所发公司债的风险并不高。从整个债券市场来看,利率下行的趋势不变,短期内存在资金面紧缩的风险,但仍具有投资价值。

房地产企业贡献六成公司债

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10月12日,2015年以来共发行公司债408只,发行规模共计4267.85亿元。而去年同期,仅有367只公司债发行,发行规模共计1058.14亿元。在这轮公司债“井喷”中,房地产企业是主力。

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度新发行公司债中,地产企业债占据六成以上。《财经日报》记者整理Wind数据发现,2015年7、8、9三个月,共有48个房地产企业发行76只公司债,从债券市场融资1661亿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财经日报》记者,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公司债“井喷”,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企业贡献了多半,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尽管实体经济下行,但主要体现在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表现尚可以;第二,房地产企业发债用途主要是借新还旧,不一定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而是把过去高成本资金还掉;第三,政策的适度宽松,使得债券市场资金量充沛,才使得债市融资前所未有的火热。房企过去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融资,其资金成本和发债相差甚远。

发债企业中既有中粮地产(000031,股吧)、中房地产、中国铁建(601186,股吧)等中央国有企业,也有远洋地产等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的是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以及部分外资企业。如万达、万科、华远地产(600743,股吧)、碧桂园等知名地产企业今年以来均有发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量资金退出股市“转战”债市,“供不应求”的局面将公司债价格推高,率下行,这在地产企业发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先是龙湖地产发行的五年期20亿元债券,票面利率3.93%,创今年以来同年期房地产行业境内公开发行债利率新低。近期,万科期50亿元债券的票面利率3.50%,再次刷新行业纪录。

根据Wind资讯数据,第三季度房地产企业发行的76只债券中,以评级AA(AA+)期限3+2的债券为主。票面利率主要在高为8.50%(15星海湾),低为3.50%(15万科01),不超过4.5%的有23只,有6只债券票面利率不超过4.0%。

民生证券首席固定分析师李奇霖告诉本报记者,相比其他公司债,房地产企业公司债的风险并不高。

张大伟也认为,目前发债的房企大多经营状况不错,而且借债用途不是扩大生产,以借新还旧为主,“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性较低。”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债市长期仍具投资价值

公司债的疯狂,让很多投资者一度加杠杆获利,有机构人士预测,当下的中国债市直逼5000点的A股,已经存在泡沫,而担心债市终又会像股市一样因为快速去杠杆而出现崩溃。

不过,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认为,债市和股市加杠杆的原理不同,风险也不同,没有直接的可比性,风险存在,但情况或许并没有那么悲观。

西南证券(600369,股吧)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员张仕元告诉本报记者,股市加杠杆的方式之一——融资融券的利率是固定的,大概8%左右,但是股票市场波动比较大,可能波动10%,导致亏损较多强制平仓。而债券加杠杆是另外一种做法,通过交易所或者银行间市场质押的方式,因此债券的盈利方式不是靠价格的波动,而是看票息和交易所回购利率之间的息差。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目前为止,公司债的发行利率已经比较低,持有到期的率比较低,甚至逼近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而目前银行间隔夜质押回购利率在1.8%左右,如果资金利率上涨,一旦超过票息,实际上就是在亏钱,也就不具备投资价值,届时投资者会选择去杠杆,开始抛售,也就是债市泡沫破碎之时。

“201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大跌,就是因为"钱荒"导致资金利率全部往上推,所有的国有债券的价格全部大幅下跌。”一位债券阳光私募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张仕元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的情况来看,资金利率或许已经到达极限,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

“实际上今年5月份,资金利率基本上已经到了低,隔夜质押回购利率在1.2%、1.3%左右,现在回到1.8%。历史上来看,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资金利率一度到零点几,但目前来看,央行货币政策不愿意走2009年的老路,有可能未来资金利率就在这个位置,而债券本身的率已经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抵御大的风险波动。”他说。

张仕元称,按理说,在国际市场,发债主体的资质有很大的影响,国内市场,目前看来没有很大影响,因为国内市场的信用债,更多是流动性风险,而不是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没有预估进来,因为国内没有发生太多的违约。因此,对于未来债市的走势,资金利率相当关键。

李奇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来看,IPO重启和政策强刺激可能会产生一些风险,但出现概率不高。“目前还看不出债市利空因素出现,实体经济依然低迷,信用债套息空间也很足,杠杆率大约1.3左右,也不高。如果资金面收紧,可能会有一些风险,但出现崩溃可能性不大。”他说。

更长远来看,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上述阳光私募人士称:“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增长期,资本已经下降,只要经济不硬着陆,出现信用违约事件,利率债的利率肯定往下走,信用债按理说也应该跟随下行,但是由于目前环境下走得太快,有可能向上调整。”不过,在他看来,现在买入公司债并不是好时机,“交易盘不适合参与了,长期持有的配置盘还可以继续拿。”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