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北深广断绝借贷炒房背后暗藏啥玄机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7/09/25 10:03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各热点城市政府之所以要明令禁止,主要是为了改变投机炒作的预期、减轻银行房贷潜在风险、让房地产调控效果能够更好显现。受此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有进一步调整。

  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共同发出了《关于消费贷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个人消费贷款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及支付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款等行为。

  实际上,消费贷在范围内的监管力度在加大,之前北京多家银行已要求贷款20万元以上额度的客户补交材料,深圳大多数银行将长期消费贷年限下调至5年。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贷被禁入房地产市场,购房门槛继续提高,使首付压力大大增加,预计下半年楼市将会出现“量价齐跌”的结果。

  那么,广东严禁消费贷流入房地产有何看点呢?

  一方面,消费贷的可贷额度将大幅缩水。原本房抵贷可贷评估价的7成,但现在只能贷100万元。

  另一方面,消费贷的成本也在上升。根据《通知》要求,原来消费贷的利率普遍是基准上浮10%~20%,现在是上浮40%~45%。

  现在的状况是,各地银行都在加强对消费贷的监管力度,防止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之前就有媒体曝出:今年3月份有个客户买了房,房屋购买合同书都出了,最近被银行查出他在买房那个阶段有大额的消费贷款,怀疑是用来支付首付,银行迟迟不肯放款。

  那么,监管者为啥要对严禁消费贷流向房地产市场呢?


  消费贷资金大规模流向楼市,会使房地产调控效果打折。

  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约25.1%,较去年全年降低了10.9个百分点,较去年下半年的高峰期降低了19.9个百分点。

  按理说,个人房贷的回落,房地产市场应该出现降温,但实际上很多地区的房价还在上涨。问题就出在了消费贷上面。

  3月份以来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款金额约3700亿元,估计其中至少有3000亿元流向楼市,约占新增短期消费贷款总额30%。

  从此前估算3700亿元新增异常短期消费贷来看,9成新增异常贷款出现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6个地区的月度新增个人消费贷明显攀升,说明这些区域有消费贷流入楼市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让消费贷的资金暗中流向热点城市购房炒楼,那么很多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就会打折。同时,消费贷和假离婚现象一样,成为房地产政策调控盲区。

  而现在只有加强对消费贷的监管,让消费贷真正用在助力经济发展上,而不是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助力资产泡沫持续膨胀。


  如果默许消费贷进入房地产领域,这无疑是加大购房者杠杆,会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隐患。

  消费贷与首付贷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当购房者连房价30%的首付款都拿不出时,这类贷款才能发挥作用。

  而消费贷、首付贷的产生就等于在30%的首付款的基础上,再把金融杠杆大幅提高。一旦遇到房价出现调整,银行的贷款风险或将难以控制。

  2008年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就是美国政府通过“房利美”和“房贷美”这两家中介公司,把大量的房贷投向了根本无力购房的低收入家庭。这些低收入家庭可通过未来的工资收入来偿还房贷。

  同时,“二房”又把这些房贷业务“打包”成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上出售,很多银行都交叉持有这类金融衍生品,结果危机爆发,不仅美国经济受到重创,而且还使美国的金融体系也面临空前灾难。


  加强对消费贷的监管,防止更多的消费贷等中短期的贷款资金流入长期的房贷市场,可以改变各方对房地产趋势的预期。

  受到消费贷被监管,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影响,最近几个月,广州新房的月成交量已经低于5000套了,“金秋银十”售楼旺季已经褪色。

  随着消费贷进入楼市的途径被封堵,热点城市房价上涨预期开始降温,投机炒房资金将会退出。

  北、广、深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同时加强了对消费贷的监管力度,消费贷本来是用来促进国内消费,现在却被挪用于房地产等其他领域。

  各热点城市政府之所以要明令禁止,主要是为了改变投机炒作的预期、减轻银行房贷潜在风险、让房地产调控效果能够更好显现。受此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将会有进一步调整。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导购>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