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千万套保障房"出世" 或促房地产调控方式改变

证券日报2010/12/14 08:4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会议还强调,要强化政府职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前,住建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备受媒体关注,该通知明确提及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套,与今年580万套的规划相比,同比增长了72.4%。

12月13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地产分析师,对于此次中央经济会议所提及的住房“双体系”以及千万套保障房的推出,他们既肯定这项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对保障房的资金瓶颈及地方政府执行力度表示担忧。

美好蓝图遭遇资金瓶颈

《中国城市状况报告2010/2011》显示,中国城镇人口达6.2186亿,而且今后5年内,中国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以三口之家计算,目前中国城镇家庭约为2亿户。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推出,意味着每20户家庭,将拥有一套保障房。

另有安信证券研究报告中指出,2009年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为330万套。2010年计划推出保障性安居工程580万套,2011年则计划推出1000万套。2010、2011年两年保障性住房的计划推出套数同比增长都在70%以上,这一数据高于社科院对中国城镇化率46.6%——也就是说,保障性住房的增长率要高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如果再加上2009、2010两年的保障房推出总量,前景似乎可以更加美好。

但是,远景虽美好,却需现实保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曾公开指出,2009年9月份之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才完成了全年的40%,总投资不过1000多亿元。

据住建部统计,1-9月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0%。以此计算的话,全年58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投资应超过7800亿元。以上面标准粗略估计的话,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至少需要1.34万亿的投资。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曾表示,目前保障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方面:政府土地出让净的10%、公积金收入以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2009年各地土地出让总价款15910.2亿元计算的话,地方政府即使真的能够拿出10%的土地出让来建设安居工程,也不过贡献1600亿左右。更何况,有很多地方政府在这一块是欠缴的。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地方政府对于拿土地出让金来建保障房一事,“意愿是不强的”——“如果你去翻一下地方政府的旧账,他们其实都欠了很多债”。

1000万套保障房

需政府“给力

12月13日,华创证券地产分析师杨现领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指出,1000万套保障房的推出需两方面的保证:一是资金来源;二是土地供应。

在资金来源上,杨现领认为中央财政拨款以及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将贡献近3000亿左右。除去上述由政府解决的资金外,还有近万亿资金缺口需解决。在他看来,商业银行贷款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项资金来源,在低风险和政策鼓励的双重作用下,“商业银行可能会大规模的参与保障房的建设”。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托资金、地方政府发行债权融资等方式来解决保障房的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保障房、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保障房建设还面临着土地供给有限的“硬约束”。以保障房每套50-70㎡计算的话,1000万套保障房就意味着5-7亿平米,接近2010年全年住宅交易量。而上述土地需求,如果不想对商品房用地形成“挤出效应”的话,就要进一步增加土地市场总量的供应——但在土地供给有限的前提下,“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太大动力进行保障房建设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他要出钱;另一方面他还要出地”,杨现领如是说,“目前保障房建设的困难还是很多的”。

同日,方大证券地产分析师周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力度是保障房能否成功推出的重要保证。

在周伟看来,有两点将督促地方政府切实执行对保障房的投入:一是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二是2011年的投资增长还有赖于房地产投资的贡献。而楼市调控中、商品房开发受到抑制的前提下,投资的增长可能就要寄希望于保障房的建设投资。

同时,周伟认为此次住建部所公布的保障房计划推出1000万套,还是超出市场预期的,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政府的决心。

保障房推出

将促房地产调控方式改变

业内对于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双轨性基本已达成共识:两类住房针对两类需求人群,市场划分的不同意味着两套体系可以拥有不同的价格决定机制。

方大证券地产分析师周伟认为,一旦商品房和保障房两套体系建立,那么对于商品房市场,政府应该越少干预越好。两类住房针对的是不同的需求群体,如果保障房能够解决中低端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那么商品房价就可以主要由供需决定。

而华创证券地产分析师杨现领也指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这是与往年不同的,某种程度上表示了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与决心。而另一方面,“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一提法也表明政府对于保障房和商品房的认识也在提高——“保障轨”和“市场轨”,两条轨道市场的建设将成为政策重点。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在对保障房政策持乐观态度的同时,杨现领还进一步指出,这一政策还具有持续性。从十二五规划来看,保障房的建设和退出可能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直至保障房的建设能够覆盖到大部分的中低收入者,目前实行的政策调控或将退出。另外,杨现领还提及,“房地产开发商最容易赚钱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相关阅读】

公租房将迎来"大爆发"无锡明年拟再建1万套

李克强:大规模推进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租金相当于市价6成 更多"夹心层"住进公租房

国家计划明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以公租房为主


为期三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作为年度年级别的经济会议,早在一个月前各大媒体便开始预测会议的内容,到在今晚6点50分左右,答案已经全部揭晓,此刻,之前猜测的对与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要告诉大家,本次会议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

对比2009年经济工作提出的六大任务,今年也是六大任务。同样是六大,每处都有新提法,总结出六大关键词,值得关注,即健康运行、强农惠农、公共服务、绿色经济、扩大进口。

一是健康运行

首先在宏调方面,对比去年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改成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扣一下字眼,2011年中国经济追求的是平稳前提下的较快发展,而2011年,我们追求的则是平衡前提下的健康运行。从较快发展到健康运行的转变,突出了中央对于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视和强调,也就是说,中国未来追求的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而不再单纯追求快速,这事实上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这也在后面中央对地方政府在确定发展指标时的要求相吻合,即“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这也为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了基调。

在具体的宏调政策的表述上,已经没有悬念,一周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对明年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明确,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本周五央行再次上调存准率已经提前发出了稳健货政策政策的信号。

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央特别强调,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如此表述,是否意味着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调节分配和促进和谐方面,这也折射出明年中央将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将投入更多的财政的力量。

二是强农惠农

农业是万业之本,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将推进和发展现代农业及加大农产品供应,放到了第二重要的位置,比经济结构调整更重要,这显示了中央对农业问题的极度关注。

会议通稿的表述中,有两句话值得关注: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首先中央将强农惠农的认识放到了一个的高度,这就要求各部委,地方政府照办,其次是政策力度的加大,而且是只能加大不能减少。

这样的提法的背景是,城乡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而农村的CPI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城市,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而在地方政绩和企业利润的冲动下,一些不合法的行为在农村蔓延,如轰轰烈烈的农民被上楼运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每一次通胀均从农产品引起,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重要性的上提,也是对通胀问题的关注。会议提出要加强农产品供给,正是11月份物价调控的重要内容。

三是绿色经济

第三大任务,本次会议将经济结构调整上升到战略高度。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提出了优化三大结构,即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优势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在需求结构中,突出消费的拉动力,投资结构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严控投资产能过剩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提出了加大服务业的比重,特别提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结构调整的篇章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对节能减排着墨良多。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当日,正是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闭幕之日,尽管会议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成果,但是为期12天的会议折射出的是世界各国对温室气候排放的担忧,大家都在想办法减排。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绿色经济又将成为热点,这种热点,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强力推进和落实中央提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发展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将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自觉行动,这也更有赖于政府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相关阅读】

公租房将迎来"大爆发"无锡明年拟再建1万套

李克强:大规模推进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租金相当于市价6成 更多"夹心层"住进公租房

国家计划明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以公租房为主


 

四是基本公共服务

第四大任务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将“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到六大任务之列,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相比之下,基本公共服务的提法,更加突出“公共性”,即更倡导公平,更强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成对公众的“服务”功能和职责,也更强调公民的权利,此种提法更符合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

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不外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从此次会议的提法看出,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是一个亮点,各地曝出的天价幼儿园成为新闻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赴北京的两家幼儿园调研,并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讨,快速制定加快和支持学前教育的若干政策,明年重在落实。

会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也是一个新提法,可以预见,明年各地的文化产业将掀起一股投资的狂潮,但也须防止地方一窝风乱刮,不顾实际条件硬上的“政绩工程”。

会议对就业的新提法也值得关注,“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在“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加码,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可以预见,明年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将对就业政策有着更为积极的表述。

在住房问题上,本次会议有一个全新的提法,即“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是建立在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的基础之上提法,这应该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住房保障方面,更强调政府的责任,即强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双重责任,其次是,公共租赁房将成保障房的主力军,三是未来将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房和商品房并立的住房体系。

五是改革攻坚

会议提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该篇章列举了2011年及未来时期改革的重要任务,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包括财税方面制度的改革等等。之所以要突出“改革攻坚”,即因为上述领域改革难度极大,需要攻坚,如收入分配改革,喊了十多年,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进展,但可以看出,改革的速度跟不上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行突破。

六是扩大进口

第六项任务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该项任务实际上是在去年“推动出口稳定增长,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实际上讲的是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的内容。今年则更强调两个并重,即“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并提出要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从今年的外贸实践看,加大进口可适当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国际政治压力,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压力。

【相关阅读】

公租房将迎来"大爆发"无锡明年拟再建1万套

李克强:大规模推进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租金相当于市价6成 更多"夹心层"住进公租房

国家计划明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以公租房为主


 

昨天从市住保房管局获悉,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无锡将继续加大住房保障实施力度,加快保障性房源的建设和筹集步伐,计划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超300户、租金补贴超1000户,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超1万套。

“十一五”期间,无锡先后开发了五星家园、广益佳苑、南湖家园、瑞星家园等小区,规划建设总量为380多万平方米,累计已交付完成320多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先后组织了8批次摇号选房,2200多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全市实际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共4300多户,其中,市区实际保障家庭3500多户。据了解,经审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都可以及时、顺利享受到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廉租住房保障已实现“房等人”。

“明年,保障性住房还将作为工作的重点加以推进。”昨天,相关人士表示,为了让符合条件的已申请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的家庭尽早入住,在建的瑞星二期、惠景家园要确保2011年交付使用。继续采取“购建并举”的方法,加快廉租房建设筹集。2011年,计划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实物配租300户以上,租金补贴1000户以上。

为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将通过保障性住房配建等方式来推进。保障性住房配建方面,在瑞扬家园、新街家园两个地块共建200套左右。在政府主导、组织协调社会机构投资新建方面,计划安排1万套,其中市级3000套(含高层次人才公寓),区级7000套。据介绍,有关公租房装修标准等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市有关部门已在审议中。(晚报记者练维维)

【相关阅读】

公租房将迎来"大爆发"无锡明年拟再建1万套

李克强:大规模推进公租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租金相当于市价6成 更多"夹心层"住进公租房

国家计划明年建1000万套保障房 以公租房为主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