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留下记忆 留住乡愁

芜湖楼市2018/09/20 09:1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在三山区龙湖街道杨村,74岁的杨良创建了一个“农耕文化馆”,部分物品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机械化种植大面积推广的背景下,老人说想给一代人留下记忆,留住乡愁。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前夕,记者来到了杨良柱的“农耕文化馆”采访。

在村民眼中,杨良柱是个热心人,他乐于帮助人,也是个怀旧的“老顽固”。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里许多人都选择在外务工,农田大多承包给大户,使用机械化种植,再也不去使用传统的农具了,有一些人开始将家里的农具当做废物丢弃。杨良柱对这一现象感到很担忧,生怕时间久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将会消失。

这件事一直压在他心里,他想改变这一现象,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美化一下,然后收藏村民丢弃不用的农具,可以供人参观。有了这个想法后他高兴不已,立刻把这个设想告诉家人,但是刚开始家人都持反对意见,觉得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但老人坚持要这么做,还和家人讲这样做的理由,最后家人勉强同意了。有想法就去干,杨良柱立刻搬出房子,喊来工匠,把房子里面重新整理,里外墙都粉刷一新,并在门楣上挂上了“农耕文化馆”的字样。

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杨良柱还是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他的“农耕文化馆”,宣传着乡愁文化。刚开始,村民们觉得他的想法很怪,都不能理解他,也没有人愿意把家里不用的农具给他收藏,他上门一遍不行就跑两遍、三遍,有的甚至自己掏钱购买。就这样,通过他不断地努力,他的“农耕文化馆”开始有了一件、两件、三件……

9月18日,记者在老人的“农耕文化馆”里看到,这里收藏了木水车、木风车、木独轮车、木斛、木砻、木禾桶、大钉耙、木滚耖、大木盆、木斛等众多老物件。向记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杨良柱很是激动,眉飞色舞(如图)。记者在几件木斛上看到,上面写着“光绪三十三年”等字样,有的时间更早,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很多物品还是他从黄山等地收来的。

杨良柱说,他当初建这个农耕文化馆,就是为了让大家不忘过去的乡愁,让下一代了解以前的农耕文化,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于是,他把所有的农具都标上名字、年代和过去的用途,这样方便参观者认识和了解。对于每个农具的由来,他都熟练地记录和掌握,每个农具都有它的“小故事”,他一遍一遍地在脑海里过上几遍,然后自言自语地练习,权当自己是一个“导游”。他还挨家挨户地向村民宣传,让大家免费去参观。

看到老人的“农耕文化馆”像模像样后,村民们都觉得老人的想法挺好的,村民家中如果有什么闲置的农具,都会主动地送过来,还积极帮忙宣传老人的“农耕文化馆”。现在,杨良柱的“农耕文化馆”已经接待2000余人次免费参观,每一次有人来,老人都会认真地为大家去讲解其中的农耕文化,他成了农村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相关搜索推荐

芜湖市三山区农耕文化馆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