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震惊 唐山那些奇怪的地名 你知道是咋来的吗?

唐山那些事儿2015/10/24 00:0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原标题:唐山那些奇怪的地名 你知道是咋来的吗?

唐山是一个“组团式“城市,市内辖路南、路北、开平、古冶、丰润、丰南六区,先来看看这六区名称的来历——

1.路南区、路北区

唐山地震之前以京沈铁路为界,分为路北、路南两区。现以新华道为界,以南为路南区,以北为路北区。不过新华道以南,光明路以西属路北区。

2.丰润区

丰润之名始于辽金,相传因此地“负山带水,涌地成泉,疏流导河,随取而定”而得名,含义为“润泽丰美”。

3.丰南

原为丰润县辖区,1945年析丰润县南部地区置县,因位于丰润县之南,故名丰南。

4.开平

明朝永乐元年设在真定府的“开平中屯卫”徙于此地,开平由此得名,至今已有600多年。

5.古冶

“古冶”二字作为地名的文字记载见于《滦州志》,志中说“古冶称千金冶”。

千金冶一词早出自汉代。至于具体在哪一年、因为什么原因改千金冶为古冶,尚待进一步考证。


下面再来看看市区周边这些地名都是咋来的?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有的地名开始淡出人们的记忆了。

1.半壁店

明嘉靖年间,开平地域的陶瓷业得到较大发展,手工作坊有多处,这里由临时住所形成固定住户,逐渐形成半面街。

清初清政府全面核查“地户人丁”以利统治和管理,于是将这个半面街的地方立为“半壁店”。

2.马家涯

1960年由蓟县搬迁而来来,因原村马姓居多又南临蓟运河,沿用了简名马家涯(涯意水边)。

3.吴家庄、甄家庄、张各庄

均以该村创建者的姓氏命名

4.张思庄

明永乐三年(1405年)张姓移民由山东枣林庄迁来,开始在现在的村址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建一小村,统称张四庄。后合并为一个大庄,为思念原四个小村,改称张思庄。

5.定福庄

永乐元年(1403年)董、李、石、周五个姓氏随开平中屯卫(明建制)由真定府迁来落户,取“定府”谐音称“定福庄”怀念故土。

6.贾庵子

相传清咸丰年(公元1851~1861间)始建贾庵子村时有一座庵寺坐落此地。

7.娘娘庙

传说300年前该村有个塑有“娘娘”佛身的大庙。

8.龙王庙

龙王庙村原名赵庄。据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路过此地安营下寨,并在此建了一座庙宇,名圣泉寺。

清嘉庆二年(1797年)该寺僧人发起募捐,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同时增塑了四海龙王的神像,称龙王庙。从此龙王庙取代了赵庄村名。

9.帅甲河

相传唐朝薛礼征东时,有一位元帅路过现在东西帅甲河村间的石榴河。因当时没桥,只好涉水过河。盔甲被河水浸湿,到岸后晾晒盔甲,因而起名帅甲河。

10.王盼庄

据传燕王扫北时被困于今王盼庄,安营扎寨御敌,形势危急,极盼救兵来援,后来取名王盼庄。

11.越河

相传朱棣曾被围困于陡河东岸,危急时刻提战马一跃跨过陡河,突围得救,所以陡河两岸的越河村得名。

12.史马庄

相传朱棣曾在现在的越河镇史马庄试马选优为军旅之用。后试马二字讹传为史马。

13.胥各庄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赵氏先祖由玉田县彩亭桥迁至王禾庄,后兄弟分家,其弟被王禾南边的人家招赘为婿,后来这里形成了村落取名为婿嫁庄,即男嫁女娶之意。又因谐音演化成了“胥各庄”。

14.侉子庄

翟氏先祖是当地土生户,在一条小河旁高土岗上住,以打鱼为生.后山东移民到此定居,因他们说话口音侉,故以此取名侉子庄.。


15.钱营

明永乐年间,浙江钱塘钱氏来此定居,取其姓氏得名钱家庄,1958年更名钱营。

16.稻地

稻地镇是唐山古老的集镇之一,建镇历史已经有800年。千余年前,稻地镇所在区域是一块极低洼的濒海地区。据传,元朝宰相康里脱脱首创京东植稻,曾募江南植稻能手传授技术,稻地因此得名。

17.碑子院

相传,丘处机的弟子分赴各地传教,灵云道长来到这里。四周乡中望族慕名而来,积极捐资修庙。村民也都自动出工,为记述这段故事,由乡中文人题名为“背子院”。

其后世的人们觉得一个“背”字不足以凸显灵云道长的大悲大德,便将“背子院”改为“悲子院”。 到了大明永乐之后,大批移民迁至开平一带,纷纷来此上香,一些乡绅、文人觉得应为灵云道长立碑,碑建成后,立于院前南侧,从此又称“碑子院”。

18.乔屯

是唐山早的“村落”,建在大城山南麓的坡地上。村子东面下坡就是陡河,河上有桥,是通往开平镇和滦州重要通道。所以乔屯初叫“桥头屯”。今日所称乔屯的乔,是以姓氏的乔替代了河桥的桥。

19.南刘屯

明永乐年间,山东枣林庄刘姓移民建庄,称刘家屯。因为在唐山的南端,俗称南刘屯

20.“三屯六谢庄”

唐山的“原始村落”,一般俗称“三屯六谢庄”,其实大致包括12个自然村落。当时,属滦州的有乔屯、马家屯、刘家屯、城子庄、石家庄、小佟庄。属丰润的有老谢庄、达谢庄、宋谢庄、郭谢庄(这是一个找不到的地名或许笔误)、王谢庄、陈谢庄。屯,多指戍边屯垦而形成的村落。谢,多为朝廷封赏之地,加谢字以表感恩。除前文提到的乔屯、南刘屯外,其他村庄来历推测大部分应是以立庄人姓氏命名

21.林西

金代为岭东,后称林西庄。明初,移民在庄东定居下来,以树林为界,分为东林庄、西林庄。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此地建煤矿称林西矿,逐渐形成城镇。

22.赵各庄

原为赵家庄、顾家庄、楼子庄的统称。后三庄连成一片,赵家庄大,遂称赵各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此地建煤矿称赵各庄矿,逐渐形成城镇。

23.唐家庄

原为唐姓之墓地,明初,有迁民在此定居,取名唐家庄。1918年,此地建煤矿称唐家庄矿,逐渐形成城镇。

24.卑家店

出生在此地的鲜卑族元朝将领鲜卑仲吉一生耿直,为百姓利益,敢于冒死进谏,为民请命,深受爱戴。卑家店在历史上曾三易其名,早叫三百户营,因鲜卑仲吉生于此并德业显著,因此改称卑氏庄,后因仲吉死于此,葬于此,立碑于此,又改卑家店。

25.王辇庄和“八套拉一辇”

唐时太宗李世民统兵东征,路经古冶一带。一天,皇妃的凤辇行至现古冶区长山脚下的茶马古道,突然天降暴雨,竟将凤辇的车轮淹入泥水之中。侍者急忙奔到南侧的王家庄,请村民帮助救出。

村民们扛着锹镐,又从周围村庄借来八匹马,人推马拉,终将凤辇拉出。为让后人记住这次救驾之事并期冀皇妃保佑,便将王家庄改为王辇庄。其他借出马匹的村庄,便将村名末尾改成“套”字,这便有了习家套、李家套等八个村庄,于是便留下了“八套拉一辇”的传说。

26.石榴河

据《滦县志》记载,石溜河是因夏日山洪暴发,鹅卵石随水翻滚溜动而命名。而民间留传却与县志记载不同。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数月不雨,赤日炎炎,大地龟裂,树木打蔫,庄稼枯死,水井见底。乡民忽然发现,唯独一长在水峪山坡上的一棵石榴树却枝叶繁茂,果实累累,人们跑到树下,用锹镐使劲挖了起来,几天后,终于挖出一股山泉,这山泉喷涌一股甘甜之水,顷刻之间就流淌成一条小河。从此,人们管这条河叫石榴河。

27.韩城

辽大将韩昌(字彦寿)率军南征,见永济务(今唐山丰润)南50里许有一高岗,可极目四眺,易守难攻。遂驻扎在此。筑城凿池(即护城河),囤积粮草,操练兵马。值兵事毕,人去城空,四方百姓陆续汇集于此,安家落户,朝作夕眠。念韩将军筑建斯城,故名曰韩城。

28.新军屯

新军屯始建年代久远,早在三国时期,这里就是魏国驻军演练、储集粮草的地域之一,新军屯的地名由此而来。

29.老庄子

老庄子,相传这里唐代即有人烟,有一蒋姓花园,繁衍成庄后,初称蒋庄子。到了明初,人丁兴旺,村落扩大,遂取其古老之意,改称村名老庄子。

30.三女河

元末明初,因村中反抗封建婚姻的三女投河故事而得名为三女河。

31.车轴山

据史籍记载,1000多年以前,契丹国初,车轴山一带林深草密,盛产“轴辕”木材,契丹乙室部依山建寨驻扎此地,将山命名为“车轴山”。

32.任各庄

据查,宋代任姓建庄,始称任各庄。

33.白沫子

据查,明代建庄。传说古时泥河上游有三姐妹因被贼兵追急,投泥河自尽,尸流至此,河中泛起白花,故称村名白沫子。

34.东欢坨

传说,该村始建于宋代。先有人自山东迁此定居,繁衍成村,因村位于一座沙坨东面,遂得村名东欢坨。

35.果园

原属常各庄公社,上世纪60年代起大种果树,1964年称果园公社,1984年改乡。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