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购房者说之众“说”需求 高房价时代下的刚需梦

房地产门户房天下2010/08/12 09:24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编者按:2010年8月29日,天津购房者大会将盛装起航,为迎接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房天下为天津购房者量身定制了关注购房者系列大型专题——购房者调查实录,届时将以最权威的声音、指导意义的房天下攻略、最耐人寻味的购房者故事以及最全面的购房者众生相来全面阐释津城百姓在购房过程总的所想、所念、所感。购房者调查实录届时将以《调查篇》、《寻房记》、《购房者说》及《天津房奴众生相》这四个篇章来为津城百姓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最精准的房地产信息服务。 【天津购房者大会】【百团大战】

俗话说:购房相同,但购房者的需求却各有各的不同。当前新政调控严厉,不少购房者都纷纷看到了购房的良机。随着调控的深入,开发商死扛,购房者观望,楼市的博弈逐渐形成。甚至更有财大气粗的开发商叫嚣:手中资金足够扛一年。但对于购房者来说,占很大一部分的刚需群体却不能稳坐泰山了,准备结婚,孩子上学等等都成为了刚需购房群体的最致命的弱点。为此,房天下本期《购房者说》特别推出了需求篇,亲历刚需购房群的生活。

刚需人群撑起买房“半边天”

在地产市场中,关于购房群体,我们谈论的就是刚性需求。那么何谓刚性需求呢?顾名思义,刚性需求必然有它的“刚性”所在。也正是由于这种迫切而必须的需求,这也往往会被不少开发商看作是房价不会降的理由之一。据房天下数据监控中心统计,组成这样一个刚需购房群体的购房者竟然占到了总购房者的85%以上。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强大到足以撑起房屋交易的大“半边天”,所以,在房地产市场中,刚性需求往往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的兴衰。而在这个需求群体中既包括了不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向往独立生活,向往结婚买房,向往在大城市安居乐业。也包括了很多自主改善型住房的购房者,他们中有改善住房条件的中老年人群,也有孩子即将面临上学,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年轻父母。

当然,除了以上两大类刚性需求购房人群外,我们也还捕捉到少量投资客的身影。他们或继续投资住宅。虽然政策严格了,但是他们资金充裕,而且在他们看来,相对股市或其他投资,长期来看,房地产投资仍有空间。

婚房需求:把爱情装进房子

做为最为典型的80后买房一代,对于人生的次买房置业都是“缘”于婚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不能因为一套房子去终止人生迈向幸福的脚步,房子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组建一个新的家庭的敲门砖。但作为适婚青年,事业刚刚起步,没有积蓄或者积蓄不多,经济压力不言而喻。他们的呼声是最强烈的……

张先生:“我和女朋友交往都8年了,毕业工作也四年了,感情很稳定,双方家长都盼望我俩今早‘办事’,可是收入有限,现在房价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高,想买到理想的地方经济上还是达不到,调控都这么久了,天津的房价也没有明显的降价。”

李小姐:“没有房肯定是不能结婚的,结婚本身就是为了安定,如果是租房子,安定从何谈起?”

张女士:“要结婚怎么也要买房子啊,不买房作为家长也看不下去,小两口挣钱不多,我们省吃俭用也就是为了子女能过好点,结婚是终生大事,必须得买房子!”

季先生:“婚房是必须的,以后换不换可以再看情况,但是婚房是硬性条件,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啊!这是责任。”

记者手记:购买婚房应该“量体裁衣”除了要考虑到双方工作的交通便利以外,同时又与双方父母住房距离适宜的区域是地区。婚房很可能只是个过渡房,没有必要让双方“筋疲力尽”

故事:梦想与现实——结婚离房子有多远

主角:张先生,技术员

购房需求:婚房

故事:张先生三年前从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毕业来合肥工作,现在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员,每月工资3000多元。女朋友是公司同事,两个人工资加一起近6000元。每月去掉日常生活开支,结余不到4000元。人到而立之年,结婚成了紧迫的事情,买房便成了他首先要解决的大事。

“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关注房价了。 ”张先生说,为了买房,自己从以前从来不看报纸房产广告,变成拿到报纸就翻房产广告版,然后就是打咨询电话、骑车到现场观看。一年多下来,跑了三十个楼盘,最终选了位于西青区的一个楼盘,每平方米6600元,加上契税之类的总价44万多元。干宝柱和女朋友共同付了13万元的首付,然后办了15年的银行按揭,每月要还银行2300元。 “以后日子会很窘迫,但不敢再等了,怕楼价还要涨,而且没有房子,女朋友也不可能同意结婚啊。 ”

“没有房子就没有老婆”,加之现在几乎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因此先买房才结婚就成了绝大多数城市青年的必然。 “再说,结婚生孩子后,孩子上幼儿园上学了,没有房子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啊。 ”张先生说。

很多和张先生想法类似的年轻人就是这么考虑,与其每个月的工资不少的一部分都交给了房东,还不如艰难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购房者说系列报道:

购房者说之众说感受 讲述买房人自己的故事

购房者说之众说房贷 我的房贷谁做主?

购房者说之众论区域 解读刚需群体的置业路

购房者说之“众说新政”新政为购房者带来了什么?

购房者说之众“说”房价 品读天津“高”房价时代


需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房子却是起点

作父母的都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把的给孩子。,一个特殊的名词。但随着教育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成了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在学校附近购买房产居住,以谋求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追求。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导致越来越抢手,成为房地产商的一个促销手段,好的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5%,尽管价格不菲,但往往广受关注……

郭女士:“自己省吃俭用,但是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我们向来都很大方,就这么一个孩子,不给他花给谁花啊。上重点学校,孩子以后的综合素质也会高很多。”

赵先生:“上重点学校,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虽然房价不菲,但我们家长都是望子 啊!”

朱先生:“我去年就计划买和平的实验小学了,孩子还有两年就上小学了,可是现在和平的都4万多了,实在不行,就看看河西和南开了,但肯定还是要买的。”

刘女士:“现在的太疯狂了,我现在天天跑中介,上次南开有个合适的房源,结果一犹豫,两天就给卖出去了,我得抓紧买,孩子明年就升初中了。”

记者手记:购买要衡量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价格普遍偏高,欲购的家长需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但对多数靠工资吃饭的三口之家而言,购买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因而要量力而行,不要不顾一切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

故事:重压下的感慨:做中间层最难!

主角:昊先生,白领

购房需求:

在南京路一幢商务楼上班的白领昊先生,上个月刚买了和平区的一套,对应的是市重点小学和平区实验小学。房子50平方米,一室一厅,首付1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为了一套,昊明全家折腾了整整1年半。

因为和妻子上班都在南京路附近,昊明去年年初就考虑在和平区买一套。那时候,他女儿刚出生4个月。“现在都要求提前两三年落户,有的甚至要求提前5年。所以,女儿出生后,我们就开始考虑买。”

“我和妻子硕士毕业才5年,没有太多积蓄,最后只能靠父母帮了一把。”昊先生说,父母也为此耗尽了积蓄,但是以后每月7000元的房贷就必须由他们自己承担了。“我们两个人每月总收入12000多元,还贷7000多元,公积金可以抵掉一点,但剩下的5000多元还要负担孩子、养车以及各类家庭开销,压力真的很大。”昊先生说。

“我一直想换辆车,但这下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不仅我,我妻子、我父母、我岳父岳母,所有家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只为了女儿可以上一所好的学校。”昊先生有些无奈地说:“其实最难的就是我们这些有点能力又不甘放弃的中间层。如果真的没能力买,就干脆放弃了;如果很有实力买,也就痛快买了。我们总觉得咬咬牙能够为孩子创造好一点的环境,就咬咬牙吧,不然以后孩子不埋怨我们,自己也会埋怨自己。”


改善需求:健康宜居托起改善住房梦

人到中老年时,在事业上一般是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收入上有一定的积累,就开始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了,当前的住房往往满足不了他们现在的居住需求,他们需要提高住宅品质以及改善周边配套,舒适宜居、配套完善等条件就成了他们置业的。

李女士:“打拼了半辈子,到现在有部分积蓄了,该改善下住房条件了,况且孩子也长大了,70多平的房子实在有点挤。”

王女士:“明年打算把父母从外地接过来,两室的房子不够住了,现在的经济条件允许,正好就改善下,打算买套三室的。”

孙先生:“我结婚5年了,结婚的时候没太多钱,买不起大房子,现在有点经济基础了,而且准备要个孩子,肯定得换套两室的了。”

赵先生:“我觉得现在有政策打压,房价基本稳定点了,一室一厅的房子早晚也要换两室,所以现在买应该是时候。”

记者手记:在选择改善型住房的时候,切记不可攀比,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为。免得花了冤枉钱又背负过大的心理和生活的压力,那样就不值得了。宜居、健康的生活应该是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首要条件。

故事:地价狂飙 要改善居住还是得趁早

主角:王先生,事业单位职工

购房需求:改善

上个周末,我关注了很久的一个盘推出了首批房源,我和老婆去了,在现场商量、犹豫了一整个下午,最终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还是买一套!

之所以说这个决定很艰难,是因为一方面这个房子我们跟踪很久了,地段、品质、户型各方面还比较满意,但今天一来又发现,它的价格高出了我原先的预料。

这次买房,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一下。现在住的那套房,也在市中心区,有80多平方米,孩子已经成家了,就我们老俩口住住也还够了。但房子有点老,小区整体档次不高,我们就想换一套各方面品质高的房子,换一种居住感觉。我们俩口都快退休了,不想因为买房使经济压力太重。我们原来的打算是,在这个楼盘按揭新买一套,住进来后再把那套老房卖掉还房贷,这样没什么压力。

但照现在这价格来看,买房预算要比原先设想的高出20多万元,这就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压力更大。关键是我们快要退休,压力过大的退休生活也没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犹豫了。

后来,在现场跟其他一些客户聊了聊,不少人跟我的感受一样,觉得房价高出预期。但那些人最终还是要买,原因就怕房价还要涨。其实,这也是我正担心犹豫的问题——别的不说就看地价,今年以来地价不断飙升,市中心区不用说,没有下万元的,要照近两年涨势发展下去,未来两三年里的房价很可能比我们现在预想的还要高。

当然,也许因为政策调控等原因,房价未必会随地价飙涨。但问题是谁敢肯定呢?万一还是这样涨下去,

到时候我们俩口再想改善买房子,更是不自量力了,那这辈子就甭想再住好房子了。人就这一辈子,总不想有遗憾在,所以我们权衡再三,还是把趁早房子买了。我想要是这次不买,以后仍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就算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心里面总有个夙愿没实现,年纪越大会越遗憾的。


蓝印户口需求:与城市的距离 仅仅是一套房子

在大多数人眼力,买房不只意味着“住”,还有户口作为巨大“动力”。要成为城市的一员,首先是把户口落下。很多在北京打工的高薪白领同样是被北京的房价“拒之门外”,于是他们选择了“邻居”——天津。大城市户口更不光意味着机会,还有着“诱人”的优势。同样,高考移民一直是天津楼市对外地人的吸引点之一。天津市周边的楼盘也一直以“蓝印户口”来吸引着外来购房者,不足万元的房价对于同样是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可谓是高性价比。

汪女士:“在北京打工3年了,虽然月收入近万元,可是还是赶不上北京的高房价,还不如现在天津买一套,离北京那么近。”

王先生:“我在国贸那上班,单位有同事在就是在天津买的房,每天来回跑,开车也就一个来,跟住在北京的也差不多,可是房价底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林先生:“打算在天津环城四区买套可以办理蓝印的房子,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不过早买比晚买好,房价肯定会涨的,而且政策说不定哪天就变了。”

李先生:“天津的高考录取分数比我们那底将近100分,孩子学习中上等,按照天津的录取分数就能上一本。况且,现在买了房以后他大学毕业了很容易就可以留下来。”

记者手记:对于蓝印户口的需求者们,户口几乎是他们的购房理由,如果没有常住的计划,可以选择环城四区的房子来降低成本。而且,蓝印户口本身就是购房政策上的优惠,有此购房意愿的是趁早“下手”。

故事:为了户口只能购房

主角:张先生,事业单位职工

购房需求:户口

张先生在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工作,对于购房,他说:“毕业那会就买不起,留在北京是因为北京机会比较多,空间也很大,后来工作3年了,挣得虽然多了,可是远远涨不过房价。”

去年,在家人的劝导下,他决定现在天津北辰区买一套房。他说:“家里面觉得买了房总算是落下了,买北京得不现实,就买天津的,不然以后也许连天津的都买不起了。”虽然买了暂时也不住,但是起码是买入大城市的门槛了。也许以后会申请调到天津工作,就算还留在北京,里的也不远,起码有个固定的居住地了。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