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深圳人口密度全球第五 成中国拥挤城市(图)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0/08/25 18:01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深圳人口密度是一个宜居城市吗?

市统计局3月17日公布有关数据,深圳由此成为中国拥挤的城市

调查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为891.23万,并非坊间流传的1400万

深圳新闻网3月18日讯 (记者卢舒倩报道) 记者3月17日从深圳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上获悉, 2009年我市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高达4564人,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大中城市,成为中国拥挤城市。


市统计局否认《福布斯》数据

今年年初,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人口稠密城市排行榜,深圳仅次于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以17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名列第五,并远超上海的12400人/平方公里及北京的11500人/平方公里。这一消息引发坊间关注。在这种城市环境中,不管是公共服务还是资源分配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休闲娱乐配套等均在超负荷运作。与此同时,这种密度将让人变得容易焦虑或处于紧张状态中。这不禁令人发出疑问——深圳是一个宜居城市吗?

不过,3月17日市统计局公布的4564人/平方公里的数据却与之出入甚大。就此,市统计局人口办副调研员华琼辉表示,可能是该杂志与市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不同导致,“我市采用的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而福布斯的数据估计是加上了庞大的流动人口数来测算。”不过,他认为,无论以哪种基数为标准测算,深圳人口密度也不可能达到17150人/平方公里,“这个数据可能是以福田区单一区域才能达到”。

根据会上发布的材料,只简单提及深圳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记者一再追问下,市统计局给出了答案——深圳人口密度。那么,放在全球环境下相比,深圳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市统计局局长邓平无法给出明确答复,他表示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目前只能做到国与国之间数据对比,深圳无法与国外其他单一城市比较。


深圳常住人口不到900万

深圳人口数量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3年,就有学者提出深圳人口已 过1200万;而在2008年,有网友从深圳城市居民每年用水总量的角度,得出1800万的结论。根据深圳市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296.3万人。现在坊间普遍认为深圳的实际人口早已超过1400万。

3月17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则让跌眼镜。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现在,我市常住人口从701.24万人增加到去年的891.23万人,增加了190万人口,成为广东省人口大市之一。

而早在之前,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深圳户籍人口230万人,拿居住证的外来人口有870万,两者相加总数也早已突破1000万。为何此次发布的深圳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900万?就此,市统计局局长邓平解释,常住人口是以在深圳居住半年以上为基准统计,众所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其典型特征之一是人口的高度流动性。深圳户籍人口只占总人口比例20%,但还有八成的非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登记信息不全面、完整,缺口较大。据统计,居住在出租屋的非户籍人口月流动率为26%。而根据市统计局历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户籍人口中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和流出深圳半年以上的人口分别占户籍总数的7%和2%。“也就是说,即使你是户籍人口,但在统计调查中,离开深圳未在深圳居住半年的也不会统计纳入常住人口”。此外,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房地产交投活跃,跨市购(租)房、跨区购(租)房的现象突出,产生了为数不少的住房、户口与人三者分离的“人户分离”的状况。是港澳台同胞及外国人的流动性更强,有房没人的情况更为严重。

不过,邓平透露,按照历年的调查统计,2000年只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结果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却一下子猛增200多万。“这就是由于当时‘五普’要求以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邓坦言,深圳人口结构极为复杂、流动性很大,如果按照人口普查规定,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将对这些相当数量的高度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引人注意的是,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就反映出超计划生育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难的问题,这些因素也将给本次普查登记带来困难。“今年普查也有可能出现2000年的情况,人口统计总数突然暴增”。

对于坊间盛传的深圳人口超过1400万,市统计局表示,该数据是社会上有些学者以我市食盐、水、电等日常生活用品每年总量为测算标准,并不科学,“这一测算方法早已淘汰,目前我们是以全通用的入户测算来统计的”。


10年后深圳人口结构、状况如何?

第六次人口普查11月启动

深圳新闻网3月18日讯 (记者卢舒倩报道) 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后,10年后深圳人口的变动和发展到底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将于今年11月1日零时启动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将给大众详细解读。

根据我市上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市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596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长了3.36倍,;男女性别比为97.74∶100。在年龄构成上,15至64岁的人口多,占了90.39%,0至14岁人口占8.5%;65岁以上的人口为7.8万人,占1.11%。全市女性354.43万人,男性346.41万人,女性多于男性。

昨天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则大致透露了目前我市的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是政府管理服务的人口基数依然庞大。二是人口结构倒挂,非户籍人口比例大。三是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对我市社会转型、产业升级、劳动就业等带来压力。四是人口密度较大且分布不均,给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带来压力。五是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露,如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男性偏高,给未来的人口健康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渐加速,统筹安排社会养老问题面临新挑战。此外,高度流动的人口,也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压力。

据了解,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深圳人口状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人户分离情况严重,调查环境复杂,人口普查工作十分艰巨。为此,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将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死亡、生育、生活来源、身体健康、就业、居住、迁移等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第六次人口普查把常住在大陆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但不计入常住人口总量)。据了解,由于我市港澳,在我市居住和学习的港、澳、台、侨胞和外国人数数量多,预计高达10万人。

相关阅读:深圳成"拥挤城市"深圳无缘幸福城市排行榜


 每年夏天大梅沙都人潮爆棚。

 每天下班高峰期里人流熙熙攘攘。

深圳人口密度名列全球第五

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人口稠密的城市排行榜,深圳仅次于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各斯,以1715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名列第五,并远超上海的12400人/平方公里及北京的11500人/平方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拥挤”的城市。在这种城市环境中,不管是公共服务还是资源分配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交通、、休闲娱乐配套等均在超负荷运作。与此同时,人也会变得焦虑不安或者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深圳是一个宜居城市吗?

1 华强北拥挤“堵人”,日均人流量已高达50万人次

深圳华强北在乃至上都是鼎鼎有名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不少外地的旅行团都会把这里当成一个景点,透过这里的喧哗来体现深圳的繁华,这里的人流密度使人“叹为观止”。例如,华强北两旁的人行道“堵人”已经是见惯不怪,行走在这里想不碰到别人都几乎不可能,去年的数据显示,华强北日均人流量已高达50万人次。甚至有网友表示,“知道为什么华强北的路面这么多坑坑洼洼吗?就是人踩出来的!”

记者发现,华强北路与红荔路、振华路、振兴路交界的三个路口,交通灯底下总能看到等候的人群,每当行人道绿灯亮起,人群就会鱼贯而出,场面十分震撼,转红灯不到几秒钟,人群又会聚集起来,等待下一轮“冲锋陷阵”。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深圳市交通局甚至特意在华强北和振兴路的交界处设了“对角斑马线”,让行人斜跨两条马路目的地。

场面壮观的还是要算华强北的各大公交车站台。早前,华强北的每个公交站都有数条线路,大部分是往返关内外各大站点的车。记者观察发现,在下班时间5点过后,直至晚上9点各大站台都是黑压压一片,不少乘客是站在车道上等车的。每当一辆公交车开进站点,人们蜂拥而上往车门挤,极其混乱。有网友分享他在华强北挤公交的经历,“有次已经到车门边上了,看到车上密不透风就想退回来,但还是被后面的人推上去了。”

其实,华强北不只“堵人”,每天在晚上12点前的任一时段,车道都会被塞得一塌糊涂。据不少车主反映,从经济大厦到赛格群星广场不到1公里的往往需要20多。事实上,华强北的路面除了公交和小货车,私家车并不多。“现在除非逼不得已不会把车开进来,一般停在然后走路上班。”赛博一位电子产品代理商告诉记者,要在这里连堵车加找停车位的时间,起码要一个半。


2 人多车多,全城皆堵,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60万辆

深圳不仅人多,而且消费力强,汽车迅速增长让道路交通不堪重负。记者近日从市交通委员会了解到,这几年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连续每年超过20%,2008年新增注册车辆达20万辆,今年深圳本地机动车的保有量为141万辆,加上在深圳行驶的外地牌号车辆,整个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60万辆。

2009年岁末,深圳市委交由市政协完成的“关于我市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课题报告中指出,在现在的路网建设水平下,假定机动车年均增长10%,三年后深圳路网承载能力将处于红色预警状态,城市交通将由局部拥堵变为全面堵塞。

深圳房价高企,不少人选择了在关外买房,可是随着关外小区林立,居民上下班都要等候“排队过关”。家住布吉的先生表示,“布吉海关出关方向,从布吉海关到荣超花园这一段,理想的路况情况下车行只需1,而现在每天晚7点左右,泥头车、大柜货车、小巴、私家车、出租车、自行车、三轮车犬牙交错、缓慢前行,差不多要近1个才可以通过!”

记者发现,除了布吉海关,梅林关外楼盘的居民同样遭遇塞车之苦。家在民治花园的邹小姐称,“五六年前开车到关内上班只要半个,现在要差不多一个,基本上都是被堵在关口的路上。就算在天气的日子,我感觉关口的空气也脏,汽车尾气笼罩在梅林关之上,堵在那个地方心情会很糟糕。”


3 城中村居民夹缝中生存,休闲景点也人满为患

城中村在高楼包围下空间越来越少,但是人却越来越多。白石洲被称为深圳人口密集的城中村,总面积仅7 .4平方公里,有出租屋2340栋、3.5万套,居住了超过12万人,人口密度接近《福布斯》公布平均数字。每到下班时间,狭长的街道上人山人海。有人赶路回家,有人停下来买菜,但是面色都有些许憔悴,除了边走边玩的学童,鲜见笑容。

“人太多了,交通实在很不方便。如果早上多睡几,就要付出严重的代价。”网友“A型狮子座”在奥一网上抱怨,虽然白石洲之窗这个“公交枢纽”,但是这里的公交状况与华强北相比好不到哪里去,“一辆公车过来,大群人汹涌而上,就像群饿狼碰上了一只小羊。”她说,有些公交线路的车辆严重老化,“白石洲的上班族每天都要挤在没有安全保证的定时炸弹里面。”

另外,虽然人口密集,但是生活配套方面,白石洲远没有跟上。“白石洲里面只有一个超市,每天下班后买菜就是个大难题。在收银处购物的人排成长龙,看着那人群做饭的心情荡然无存。有时候想吃顿肯德基,带着好心情去,谁知道,排队的时间就把人喂饱了,你说,这还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

而作为能体现深圳滨海城市与旅游城市特色的大梅沙及一些景点,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据记者了解,大梅沙每逢节假日期间,便在超负荷状态下运作,尽管规划设计中的每天承载量在3至5万人之间,但在“五一”、“十一”就会有十多万游客蜂拥而至。有数据显示去年“五一”期间,大梅沙每日接待游客数量均超过30万人次,远超承载量。

有市民表示,为什么大梅沙一到夏天就人满为患,正是由于深圳人太多,而海滨游泳场却太少。除了大小梅沙,如果要与大海亲蜜接触的话,就只能再往东前往大鹏半岛了。然而,南澳的几个海滩一则路途遥远,二则开发不成熟,三则要收费,因而普通深圳市民只能年复一年地挤往大梅沙。


4 900万人口已是极限,人多令深圳无缘幸福城市排行榜?

深圳人口之谜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003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深圳人口已 过1200万,而在2008年,有网友从深圳城市居民每年用水总量的角度,得出1800万的结论。根据深圳市公安部门统计,2008年全市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296 .3万人。现在普遍认为深圳的实际人口早已超过1400万。

深圳政协主席李德成曾经指出,深圳宜居人口应该是在700万到800万,900万是极限了,超过了就会导致城市过载。人口的大量聚居,必然会极大影响生活的质量,让城市的生存空间拥堵,导致生活成本高昂等诸多问题,幸福感必然会下降。

据了解,由零点调查公司对100个地县级城市60多万人独立入户调查,而得出的“十大幸福感”城市的排行榜上,深圳每年都落选。深圳市社科院去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超过5成的深圳市民会感到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对自己所处社会存在不满。2006年,深圳市社科院做的次市民幸福指数调查,通过对1000份问卷计算,深圳居民综合幸福指数仅为63.

5 人口压力太大,同时也导致了土地开发超过合理速度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显著的特点就是外来人口居多。深圳有着1400万庞大的人口,但户籍人口却仅有200多万,与外来人口的比例呈严重“倒挂”的现象。比例的严重失衡,给社会治安、卫生、等多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主任 燕表示,户籍人口倒挂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心理的失衡以及人们缺乏归宿感。

据了解,深圳目前有一批来深建设者,因为多种原因不符合入深户的条件,一直被拒在“户籍”的门外,导致他们在与户籍相关的、社保、择业、薪酬等方面遭遇种种不公平待遇。所以他们大多不愿意留在深圳,导致每年深圳都会出现所谓的“退保大军”。2008年,深圳退保的人数超过74万,占参保人数的13%;由于国家社保新政即将实施,2010年社保只允许转移,导致2009年有数万人同时退保,创深圳历史新高。

燕指出,“户籍人口所占比例太少这和人口密度过大是两个问题。”因为户籍并不是城市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条件,关键还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虽说会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但是后者还是可以通过体制改革去解决,而前者则是有极限的。现在的情况就是有些像“僧多粥少”,不容乐观。

人口压力太大,同时也导致了土地开发超过合理速度。据了解,深圳陆域面积为1991平方公里,虽然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但是开发起来却十分“大方”,2008年深圳建设用地917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近一半,比例高于北京20%、香港24%、上海30%,也就是说30年来,年均建设用地超过30平方公里。

刚刚公布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告显示,2020年深圳建设用地规模极限为97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此后10年里,深圳用地面积可净增只有不到50平方公里。如果按现在的消耗速度,后年深圳就无地可用。这份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制定的报告还提出,关内要“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关外的增速也要慢慢降下来。


■城市围观

人口过度稠密给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人口过度稠密无疑会给公共服务带来巨大的压力。”燕认为,因为政府的管理能力以及提供服务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些都需要和城市的人口规模相匹配,否则冲突就会出现。”

“目前,深圳的交通承载力、、环境卫生承载力等多个方面,明显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些不仅给城市管理者,还会给居民带来无尽的困扰。比如,我们在分配的问题上,一方面是总量不足,而另一方面却是分配不公。再如医疗方面,深圳哪个公立医院现在不是人满为患?”

在这种环境下,深圳还是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吗?“虽然城市不应该太稠密,但是是否和宜居没有必然关系。”深圳研究生院教授于长江表示,欧美、日本一带也有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也不见得不宜居,城市本身而言还是看规划和指导思想,这些人口是如何密集、结构是怎么样、人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在某些情况下,人口密集更有利于人们守望相助、降低人们合作的成本。”

那么人多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竞争呢?于长江认为,“当然存在这种情况,但是如果这个城市发展的机会多,产业发展是否能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发现人越多的地方往往就是人喜欢聚集之地。因为人多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多机会。在一些人口少的城市,有些发展机会是无法想象的。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人多不一定是消极的,关键是看怎么配置资源等。”

于长江指出,“深圳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时间那么短,经济特区是其本意,经济发展是其思路,当初为什么要建这个城市呢?很明显就是发展经济。当时,在严格意义上没有把深圳当成一个大都市来发展,只是把它当成开发区,立意并非是宜居。”

由此,深圳应该如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呢? 燕认为有四个方面,“首先是人口优化的问题,对人口的急剧膨胀保持警惕;第二,政府收入或者支出扩大民生领域方面的投入;第三,公共服务对象、公共资源分配的对象必须公平,不能仅以户籍区分。是深圳必须通过转变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深圳人口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这是和其它城市不一样的。深圳人口很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里,如果逐步淘汰这类产业,转为往服务业、高科技行业的方向发展,那么必定能带来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