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龙华打造人才高地 邀四方英才共建"中轴新城"

深圳报业集团2013/10/28 09:3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10月25日,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做客“各区一把手谈资源”系列网络访谈节目。姜建军对新区人才现状如数家珍,更是拿出“人才地图”展示了龙华新区作为“人才大后方”, “人才新高地”的实力和。

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右)展示“人才地图”,介绍龙华新区人才的实力和。

龙华新区党工委书记姜建军(右)展示“人才地图”,介绍龙华新区人才的实力和。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雨渤 摄

外籍参加端午赛龙舟活动

外籍参加端午赛龙舟活动。(资料图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龙华新区成为众多人才创业的,图为招聘会现场

龙华新区成为众多人才创业的,图为招聘会现场。 深圳特区报通讯员 陈宏彬 摄

大浪时尚创意城成为时尚人才的摇篮。图为模特走秀。

大浪时尚创意城成为时尚人才的摇篮。图为模特走秀。 深圳特区报通讯员 陈宏彬 摄

姜建军表示,龙华新区提出“两区一城”的目标,确定了转型发展的路径,而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转型,人的转型主要是人才。龙华新区将建立一支以杰出人才为、以领军人才为骨干、以后备人才为基础,覆盖全面、专业突出、行业拔尖、持续创新的人才梯队,为高水平建设“两区一城”提供核心保障和智力支撑。

龙华新区正通过优化环境、创新政策、搭建平台等措施,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的热土。姜建军更向人才发出邀请,诚邀人才到龙华共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敏 见习记者 雨渤

三大各具特色 龙华成人才新高地

龙华新区作为深圳年轻的功能区,其广阔发展前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姜建军介绍,龙华新区成立以来,企业由3.7万家增至6.5万家,其中工业企业从9600家增至1.1万家;房地产销售量也占到全市的1/4,新区新增人口超过60万,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把龙华作为兴业、安家置业的地。

“龙华新区人才事业发展定位是发挥人才大后方,打造深圳新的人才高地。”姜建军兴致勃勃地拿出龙华新区的“人才地图”,现场解读龙华新区已形成的三个人才,他表示“人才地图”既是新区人才规划的体现,也是对人才聚集的指引。

“龙华新区南部,福田区,由于高铁、等交通便利,这里成为深圳人才外溢集聚区,很多在福田、罗湖、南山等地工作人群,选择在龙华安家。”

“龙华新区西部的留仙大道,串起大学城、北站,华为、富士康等企业,将高校、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联在一起,构成了人才走廊,将极大支撑龙华新区人才战略的实现。”

“龙华新区北部,长安标致雪铁龙、观澜高尔夫球会、观澜版画原创基地等项目,聚集了大批国际化、人才。龙华新区将在城市发展中补充更多的国际化要素,将其打造成又一个 ‘国际社区’。”


 

完善硬设施 提升软环境 为人才提供优越工作生活条件

企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配套环境是人才关心的问题。龙华新区在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方面又有怎样的举措?姜建军的回答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硬设施,提升软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龙华新区积极进行硬设施改善。在交通方面,龙华新区正在加快推进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新彩通道建设及新洲路北延段规划研究,推动有轨电车、轨道4号线延长段和6号线加快上马。几年之内,龙华新区至少有5条高快速路原特区内,将实现“区内10、市内半”交通圈。

方面,到2015年新建、改扩建中18所,普惠性幼儿园达到60%,让新区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并以新建、改扩建18所为契机,引入好品牌、好校长、好教师,推动跨越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好学”。

医疗卫生方面,将推动市中医院龙华院区、市属综合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项目落地,加快两家新区直属医院改扩建和创“三甲”工作,未来3年将增加病床超过3600张,增加18个国家、省、市级水准的示范社康和15个新型社康,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

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将筹建面向人才的保障性住房1.5万套,让每一位人才都有房住。文体设施方面,大力打造“十”文化圈。龙华新区还将积极进行城市配套,让人才享受到高品质城市生活。

在软环境营造方面,姜建军表示,龙华新区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限度降低企业和人才的“隐性成本”。他透露龙华新区即将推出“龙舞华章计划”,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对人才关注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等实际问题,提供保障。此外,人才引进“”服务也在探索中,人才、住房安居、子女、税收办理等17项服务内容有望“”解决。龙华新区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高水准建设平台 借项目招才引智 多举措招揽天下英才

区域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当前人才争夺异常激烈,为了吸引更多人才,龙华新区还将主动出击,多举措引进人才。

“和其他区相比,龙华新区有着独特的。”姜建军表示,龙华是深圳年轻的功能区,“新”意味着,意味着机会。“新区的成立就向全、的人才发出信号,一个崭新舞台就摆在面前,这对人才是一个机遇,龙华新区也将抢抓人才集聚的机遇,。”

姜建军表示,龙华新区将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不仅看重项目带来的产值,更加重视项目带来的就业人群,以引进项目为抓手引进人才。

指着“人才地图”,姜建军进一步解读,龙华新区还将通过打造重大平台,聚才育才。他介绍,龙华新区产业规划为“三廊九园”。 “三廊”指在东部,抓住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和二线关撤关的机遇,加快整合、释放沿线资源,巩固和提升超级企业走廊的地位;在西部, 沿新区大道、福龙路、深华-龙观快速路一带,打造新区西部产业大走廊;做实中轴线,沿4、6号线、现代有轨电车以及观澜河两岸,打造都市商业风景线和生态文化走廊。“九园”:沿三条产业走廊,重点布局九大功能各异、互补的产业园区,即北站商务核心区、清湖转型升级示范园、大浪时尚创意城、龙华商业、龙华汽车产业城、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九龙山科技园、福民低碳产业园、观澜文化产业园。 “我们打造了高水准的平台,人才必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姜建军说。

此外,为了吸引到更多人才,龙华新区还将与人才中介交流机构合作,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引才。

姜建军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人才伸出橄榄枝: “热烈欢迎各类英才到龙华走一走、看一看,多了解龙华,这里将是你生活和创业的热土!”


 

转型发展为人才开拓广阔空间

龙华新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323亿元,外贸出口463亿美元,位居全市第二。然而,龙华新区却不是产业强区,低端企业、“三来一补”企业占较大比例。龙华新区成立后,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产业体系正向化迈进,这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据统计,新区成立以来,共淘汰低端企业1050家,97家“三来一补”企业实现不停产转型;高新技术企业从125家增至331家,显示了新区产业转型的初步成果。

在产业转型中,龙华新区以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动,大项目的陆续上马,也让人才有了用武之地。长安标致雪铁龙,建立起南中国首条豪车生产线,汽车产业群正在观澜北聚集;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项目逐步形成规模产能;大浪时尚创意城,将汇集深圳创意产业30%的产能,成为创意人才的摇篮;此外,大唐宝昌、宝德云计算数据、思创云存储研发基地、多彩移动互联周边设备及云计算产业化基地、观澜裕德互联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这些重大项目中,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到项目总数的61%,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此外,为了给“种子”人才和“种子”项目提供成长的沃土,去年,龙华新区成立了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引进初创型科技企业34家,还有15家企业正排队等待进驻。预计到2015年,孵化器入驻企业将达到300家以上。

除了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外,龙华新区、卫生事业等也朝着特区内外一体化目标,进行着跨越式发展,这些都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龙华新区正以产业转型,带动人的转型,从而实现城市的转型。


 

优惠政策

“华章”计划贴心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人才提供的创业条件和生活保障,龙华新区即将推出 “龙舞华章”人才计划,每年投入几千万元,对人才关注的住房、配偶就业、子女、生活补贴、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提供保障。据介绍,该政策有以下主要亮点:

一是把各办事处纳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党管人才工作延伸到基层,实现全覆盖。

二是定期举办“高层次人才龙华行”,让龙华知道人才在哪里,让人才了解龙华的需求。

三是紧密结合新区实际,研究适合新区需求的人才认定办法。新区将高层次人才分为3类,类是市里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第二类是国家各部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把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人才认定为第三类成长型高层次人才。

四是针对企业管理人才,不拘学历、资历进行认定。如市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100强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在龙华新区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法人金融机构的董事长或总经理;龙华新区认定的民营前10强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都被认定为新区成长型高层次人才。

五是针对新区重点产业人才进行认定。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的服装设计师,或省(含副省级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服装协会)推荐的长期从事品牌设计的服装设计师,被纳入新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

六是提出灵活处理人才团队的优惠政策。人才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的综合保障事宜,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解决。

七是建立“”服务站,简化服务程序、缩短办理时间,让人才更加专注地干事创业。

八是人才服务网络化稳步推进,在重点园区、企事业单位设置人才服务站,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做好服务。


 

区位优越

龙华宜居更宜业

龙华新区位于深圳中轴,深圳福田区,华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就在辖区内,已建及规划的多条线路经过其中,梅观高速、福龙路、留仙大道等穿区而过。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特区一体化的前景,使龙华新区成为深圳人才“大后方”。龙华新区成立后,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求将宜居新城变成创业热土,越来越多龙华“安居”的人才,开始了龙华“乐业”。

据统计,去年深圳1/4房地产销售在龙华完成,新区新增人口达60万人,其中很多人工作在福田、南山、罗湖等地。以梅林关的民治为例,其50多万人口中,有过半是在原市区工作的白领一族,其中包括IT人士、技术精英、创意设计师,有律师、记者、作家、画家、医生、企业管理者等。

新区成立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很多“钟摆人群”,放弃了每天奔波的上班生活,开始了家门口创业。如北站电子商务产业园、127陈设艺术产业园、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等相继建成,并全部在短时间完成招商、入驻,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就是的例证。东方传奇的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80%左右员工就住在龙华新区,公司搬到龙华,不仅减少了公司运营成本,也节省了员工的时间成本。”

便利的交通,也如输送带,将人才资源源源不断送到龙华新区。留仙大道被称为“留才大道”,串起大学城、北站,以及华为、富士康等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构成了人才走廊,将极大支撑龙华新区人才战略的实现。经过前海、大学城、华为科技城等重要节点的5号线,也被网友称为“智慧走廊”。

随着国家高铁枢纽网以及市政道网的进一步完善,龙华新区的区位将更为明显,龙华新区的产业辐射力将大幅提升,人才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相关链接

龙华新区“资源”规划

人才事业发展定位:

发挥人才大后方,打造深圳新的人才高地。

人才工作思路:

按照政府“营造环境,做好服务,维护公平正义”三项主要职能,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筑巢引凤,打造环境;二是主动出击,延揽人才。

人才发展目标:

重点引进和培养产业、技术技能、、医疗、文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到2020年,新引进和培养人才达到56.2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人才贡献率超过60%,着力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品质、活力与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体。

亮点一

观澜北将成为“国际村”

如果有人问,深圳哪里国际味浓,你的回答可能是蛇口。但不久的将来,你将会增加另一个答案,那就是“观澜北”。长安标致雪铁龙、观澜原创版画基地、观澜湖高尔夫球会等项目使观澜北聚集起大批国际人才,龙华新区积极打造的观澜北“科技核”,将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吸引力。随着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元素的进一步注入, “南有蛇口、北有观澜”的国际村新格局将在深圳形成。

刚刚投产的长安标致雪铁龙,是南个豪华车生产基地,随着长安标致雪铁龙一起的,是120多名汽车领域的国际团队。社区篮球赛、端午赛龙舟,无不出现这些国际友人的身影。观澜,正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木门石基,青竹悠悠,依托客家民居打造的观澜原创版画基地,是国际版画家的朝,该基地入驻画家210多人,每年吸引50-60名国际版画家创作。

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是亚洲的高尔夫竞标赛场地,每年都举办十余项国际赛事。观澜也成为高尔夫爱好者休闲、娱乐的。据不完全统计,以观澜湖为的地域客流量每年可达380万人次,其中一半是港澳台及国外人士。

根据龙华新区的规划,观澜北将打造成为“科技核”,除观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外,龙华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政府主导的留学生创业园都已该,这必将为吸引来更多人才。

国际化人才必有国际化的配套,大型商业综合体观澜湖新城将于明年开业,成为华南国际化购物休闲新地标。龙华新区顺势而为,积极进行交通、、文化等配套设施的改善,力求为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

“南有蛇口,北有观澜”,国际村新格局正在深圳悄然形成。

亮点二

人才梯队逐渐形成

龙华新区成立以来,大力实施了“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目前,龙华新区已引进国家 “千人计划”人才2名,广东省领军人才2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4名,形成国家-省-市人才梯队,其他的人才正在龙华集聚。

人才为何选择龙华新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电子书之父”周国富教授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我现在选择龙华新区,正如30年前很多人选择深圳特区一样,看中的是未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带着“梦想”创业的周国富,也带来了 “梦幻团队”,其中包括1名国家“千人计划”,2名荷兰科学院院士,2名广东省领军人才,4名(原)全球500强企业研发及管理;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 10人为海外引进,1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龙华新区 “一事一议”工作机制也成为人才引进的加速器,龙华新区“科级医院引进处级院长”成为业内美谈。李丽是我国心脏病介入的、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全英文主持大型国际专业学术会议的年轻学者。为了引进李丽团队,龙华新区人民医院院长三赴兰州,诚恳相邀;新区公共事业局局长数次面晤,落实各项细节;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会见,询问要求。李丽到新区报到,新区进行现场联合,为其办理各种手续;为了迎接李丽团队加盟,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建了两个心内科病区,采购了全球设备。目前,心内科成为龙华卫生事业新的招牌。在李丽案例的带动下,近又有博士级人才17人,准备加盟新区人民医院。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