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市南区撬动服务经济"登高" 126亿建产业栖息地

青岛财经日报2014/02/19 07:0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巍然耸立的高端楼宇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直观表象,作为青岛市中心城区,市南区将商务载体建设视作区域跃进的助推器,一张越长越大的载体之网骨架渐显雏形。一组数据可以隐约勾勒其轮廓,2013年,市南区总投资1162亿元、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的58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完成投资135亿元,新增优质产业载体96万平方米。

对于市南区而言,高端楼宇不仅成就了地标和经济双重“景观”,更是构建起产业高度的载体之基,继而发展高增值、低能耗、少占地的高端服务业,以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时尚商业等为鲜明特征的楼宇经济加速崛起,催生出奇迹般的高产。根据统计,2013年,市南区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85亿元,增长10%左右;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增长12%。

壮大总部经济规模,形成带动力更强的总部经济核心区;全年力争引进内资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6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以上,新增高端商务载体80万平方米……放眼2014年,市南区将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持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力争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以上。

从产业升级到改革创新,从扩大开放到招商引资,从空间布局到载体建设,在这由点及面的规划中,暗含着市南区对未来的雄心壮志:以高端服务业为杠杆,立足全市、乃至世界维度,谋划自身特有定位和布局,撬动服务经济跃升新高度,并构筑起青岛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高地。

扩容高端服务业总量

服务业是市南区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近年来,市南区把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时尚商业、商务旅游等高端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与活力。今年,市南区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高端服务业总量、提升传统服务业能级、提高蓝色经济聚集度,撑起服务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站在“高端”探“顶端”。市南区将推进金融产业发展改革,重点发展以财富管理为主的现代金融业,加快引进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股权投资等新型金融机构,力促国泰世华银行、东海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等入驻,全年引进金融机构(企业)10家以上;推进产融结合,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成立财务公司或设立投资基金。壮大总部经济规模,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区域总部,全年新增15家以上,加快形成带动力更强的总部经济核心区。大力发展时尚商业,力促华润万象城、海信广场二期等高端商业综合体竣工,强化泛海国际购物中心、远雄国际等商业载体招商推介,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区域时尚商业中心。提升发展中介服务业,引进一批评估设计、金融担保等专业服务机构,培育英德隆大厦等中介服务特色楼宇。推动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卫生事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争创健康产业发展先行区。

在做大高端服务业总量和规模的同时,启动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引擎”。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发展航海运动、互动体验和岸线休闲等项目,建设吸引力更强的滨海旅游示范区。编制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进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引导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街区结构调整,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网上推广和网络销售。支持“老字号”加强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品牌提升。加快发展育幼养老、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

另外,提高蓝色经济聚集度,大力发展蓝色金融、海洋旅游、海洋科研等蓝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蓝色经济项目,培育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领域高科技企业,提高滨海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园聚集度。扶持发展融资租赁、航运保险、船舶交易等航运服务业,引进5家以上知名航运物流企业。支持海洋科技基础、海洋新兴产业研究和应用,推进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科研和产业高地,加快建设创新水平更高的海洋科技研发先行区。


 酝酿开放经济新格局

充满活力的经济主体可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今年,市南区将打造零障碍、高效率、低成本、环境优、活力强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力,提升企业内涵式增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以走出去引进来架构“桥梁”促招商。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市南区将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用足用好优化发展环境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零障碍、高效率、低成本、环境优、活力强的创新创业环境。试点减少收费改革,减免、暂停或后置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涉企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改革现行工商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和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担保抵押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是其不断向前迈步的“命脉”,瞄准增强企业创新发展驱动力,市南区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构建智慧城区建设、海洋工程设备等产业技术联盟。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000件以上。抓实青岛英才211计划和百万人才引进行动的落实,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

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方面,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更好结合,引导招商引资由政策优惠型向环境优化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资本运作型转变。整合招商资源,实施专业招商、定向招商,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全年力争引进内资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再培育1到2座税收过亿元楼宇。加快传统外贸转型,支持企业发展国际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省领先。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和承揽工程。

126亿元筑产业栖息地

高端商务楼宇已成为市南区特有的“经济景观”,并不断释放“磁场效应”,演变为一座座垂直的产业园。今年,市南区将坚持把高端载体建设作为促进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此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统筹城区发展空间布局,深度融入“三城联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支持作用更大的高端服务功能区。

奇迹般的高产,源于高端楼宇载体的沃土。市南区高度重视产业载体建设,将健全服务项目和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做好总投资1080亿元的61个重点发展项目协调、服务和推进工作,确保纺疗地块等13个战略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华润大厦等15个新建项目顺利开工,高速绿城深蓝广场等21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等12个项目竣工,全年完成投资126亿元以上,新增高端商务载体8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统筹城区发展空间布局,深度融入“三城联动”发展战略,推动“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城区改造提质和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支持作用更大的高端服务功能区。突出西部城区历史文化特色,推进金茂湾(在售房源)、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保护并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并发展航运服务等优势产业,打造青岛湾文化商务区。整合中部城区的建筑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疗养、医疗机构集中优势,发展健康服务、高端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汇泉湾旅游商务区。巩固提升东部城区金融中心地位,促进综合型、功能型金融机构和总部企业加快聚集,发展的时尚商业,推动青岛软件园和动漫游戏产业园向特色总部基地转变,打造浮山湾金融商务区。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布局,推动奥帆基地周边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