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新型城镇化须防止产业"空心病"

中国经济网2013/10/07 07:46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美国底特律从昔日盛极一时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沦为萧条破败、民生凋敝、濒临破产的“空城”。这其中,既有美国传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下降、金融危机爆发等客观因素,也有底特律市政府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迟钝、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迟滞以及政策失误等主观因素。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分析底特律由盛转衰的教训,对于进一步“引以为戒”、总结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和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底特律的衰落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启示:一是城市发展规划应注重长远。城市发展规划应以解决人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长远和科学合理,综合考虑产业、人口、资源、地理等因素和内外部环境,统筹兼顾产业、人口、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当前,我国许多大型甚至特大型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目标不清、特色不明,“千篇一律”要打造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这些规划看似与现代化接轨,在本质上却与地方实际脱节。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保持城市多元化的经济基础。“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产业发展也是一样。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转化,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去工业化、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原因,美国底特律、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德国莱比锡等知名城市相继衰败。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是把命运寄托于个别产业和强势企业,而是在于不断更新升级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与产业之间关系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要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多产业均衡发展,建立和保持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三是科学管理和运营城市,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将房地产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这与底特律高度依赖汽车产业极其相似,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多轮经济刺激政策和长期奉行“投资拉动”增长模式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审慎管理财政收支,及时整治财政风险,严控财政缺口扩大,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实现地方财政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重塑城市竞争力,避免经济收缩引发城市衰败,根本办法还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尽早放弃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培育,避免城市产业“空心病”。但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应兼顾就业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平稳、有序推进新、旧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城市人群失业、失去基本生活保障,从而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四是注重集聚智慧,坚持创新驱动,永葆城市发展活力。人口的增减,是城市兴衰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适当的人口流动与合理的人口结构,应有大量高、中端人才和智力储备,这是保持城市发展活力的基础。城市应重视科研创新,建立从技术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创新体系;保持合理人口结构,推动建立紧缺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劳动人口素质水平,培养熟练掌握新技术的适用性人才;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吸纳器”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避免人口外流。

当前,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潜力,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开发性金融在中长期资金供给、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需要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主力银行作用,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额、稳定、长期、可持续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外国投资者看中国"鬼城"风险不是房地产

九都路改造期间 洛牌照车辆环城高速免费通行

帝都的富人们都住在哪里 北京明星豪宅大盘点

洛阳买房注意事项 这些房子打死都不能买(图)

这样的房子最"不聚财"教你10步看穿卧室

 


 

一直对城镇化十分关注又十分忧虑的我更是愁肠百结,城镇化浪涛汹涌来袭,可怜的乡村还抗得住么?

现在各地在大搞城镇化的同时,还在快马加鞭地建设“新农村社区”,本质上其实也还是城镇化。很多人面对城镇化表现相当兴奋,农民也要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了,生活质量应该会大大提高,难道不是好事吗?坦率地说,每次回家看着破败的村庄,我都不由得想,要是乡亲们都住在城镇化的社区里,大概会感到幸福得多吧。老一代的乡亲们对城镇的恐惧怀疑还多于向往,但年轻一代对城镇的向往几乎是义无反顾,照这样看来,传统的中国乡村消失也许真是不可避免,传统的乡村文化被遗弃也许谁都无力阻挡。

但是,且不说如此大干快上的城镇化是否会潜伏什么可怕的危机,就算城镇化乌托邦似的,至少十年二十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尽管城镇化超速建设,恐怕也不可能全部吸纳所有的农村人口,村庄全部消失也得有个过程。对于这些摇摇欲坠的乡村,难道就任其自生自灭,或者由它苦撑到城镇化光顾的日子?

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政府集中力量忙于城镇化的时候,有意无意就可能忽略甚至遗忘了乡村。我并非毫无根据地臆想,其实早已有了一些迹象。已经进行了十来年的农村学校撤并虽然最近被制止了,但目前仍然保留的很多农村学校有几所不是在苦苦挣扎?校舍破旧却得不到建设资金,不少教师也因待遇迟迟不能提高而纷纷逃离,早就对乡村教育满腹牢骚的家长们只要有机会,千方百计要孩子到城镇上学。政府并不准备让农民的孩子到城里公办学校就读,反而设置种种限制抬高门槛把农民的孩子挡在公办学校的门外,另一方面却在城镇化的幌子下极力招商引资鼓励兴办私立学校,实质上就等于逼迫农民花高价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有些乡村小学虽然还存在,但地方主管部门借口小学管理松散、教学质量低下,有的更明明白白地声称因为乡村小学缺乏专业英语教师,把高年级学生提前集中到初中,如此切香肠似的对待乡村小学,用心良苦啊。撤并学校,气走教师,赶走学生,然后歌颂城镇化如何如何吸引农民,或者声称城镇化就是为了让农村学生也享受“公平的教育”,冠冕堂皇地就把乡村教育给丢了。

学生可以进城,其他人呢?一些地方这边城镇化还没规划好,那边就不允许农民自主建房了。有的放出风声,不再给个人发放准建证,凡是没准建证的,就不能得到征地赔偿或者住房补贴。在没有被城镇化之前,乡村就被“定格”了。可农民什么时候能过上城镇化的日子,心里却没有一点底,人家不告诉你。反正乡村建设就此终结了,不是么?本来村村通公路只修到村委所在地就到头了,要城镇化了,村村通公路烂得不如过去的土路也没人管了。逼着你赶紧去城镇里买房子,好让他们大吹大擂城镇化如何如何顺应民心。

城镇化就这么成了忽略和遗弃乡村的借口。于乡村发展方向以及农民需要什么已经不在政府议事日程之内,粮食生产不是也要集约经营吗?种粮大户、种粮专业户一来,农民也要消失于无形,乡村要彻底消失了,何止是故乡沦陷?

我们不能不警惕,在地方政府近乎疯狂的城镇化思维里,乡村失去了分量,可我们的乡村我们的故乡毕竟还存在啊!

外国投资者看中国"鬼城"风险不是房地产

九都路改造期间 洛牌照车辆环城高速免费通行

帝都的富人们都住在哪里 北京明星豪宅大盘点

洛阳买房注意事项 这些房子打死都不能买(图)

这样的房子最"不聚财"教你10步看穿卧室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