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昆明市“四个找准”将全力打造泛亚文化名城

昆明日报2011/08/05 09:08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7月27日,云南省文化厅“桥头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大理召开。作为“桥头堡”建设中的龙头城市,昆明如何将基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争当桥头堡建设排头兵,争做桥头堡建设先行者,成为摆在昆明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昆明文化建设工作的定位就是抢抓‘桥头堡’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泛亚文化名城,具体来说就是‘四个找准’。”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厉忠教从昆明市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文化建设的有利环境、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文化建设的保障举措等方面来阐述其打造“泛亚文化名城”的相关思路。

找准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思路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链接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向文化经济时代转变的今天,发掘和保护文化特色已成为塑造城市独特魅力和品牌的关键,文化软实力也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塑造着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2008年,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首次提出“文化昆明”发展战略;2009年,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将文化建设奋斗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乃至泛亚地区极具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宝库、国际文化枢纽、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共享家园”;今年1月,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次将文化工作单列来讲,明确提出了“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打造泛亚文化名城”的宏伟目标;4月11日,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再次为“文化昆明”建设提出更高目标——“要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狠抓产业项目那样狠抓文化项目,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泛亚文化名城。”

“从‘文化昆明’到‘构建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打造中国西部竞争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宝库、国际文化枢纽、文化产业基地、文化共享家园’,再到‘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打造泛亚文化名城’,昆明文化建设的思路正在不断明晰和优化。”厉忠教表示。

找准独特优势优化有利环境

“文化建设绝不是孤立的,文化发展的优势也不是封闭的。要想不断推进泛亚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就必须明确我们的优势所在,并扬长避短,不断放大和优化这些有利的环境。”厉忠教认为,无论是从自然,还是人文;从资源,还是环境;从经济,还是社会,从交通,还是出行的视角,我们都能找到昆明文化建设赖以发展的独特优势。

“首先,昆明具有五个面向优势,即面向南亚、东南亚、西亚、南欧和非洲五大区域。这五大区域共有107个国家,占联合国193个国家的55.7%;人口23亿,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仅南亚、东南亚就集聚了全球70%的华商和90%的华商资本;其次,我们拥有五度加权优势,也就是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集中度、文化多维度、社会集聚度‘五度’加权,市场体系覆盖全省,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全省,资源运作半径辐射全省;再次,昆明的公务出行、商务出行、打工出行、探亲出行、旅游出行频率均位居前列,五大出行优势明显;第四点优势就是五大交通优势,昆明公路、铁路、民航、管道、航运起步虽晚,但起点很高。目前,5000多公里等级公路已经通达省内各地和邻省邻国,昆明新机场也将于年内竣工投入使用,‘三主三辅’地铁轻轨系统全面启动,‘八出省四出境’的铁路大通道建设进展顺利,‘五通互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最后一点优势是五大环境优势,昆明的大气、水、土壤、山体、生物等五大环境良好,条件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丽,是享誉世界的‘春城’、‘花都’,同时,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还有健全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厉忠教指出,这些优势是昆明独有的禀赋,是不能移动、不能模仿、不能克隆的宝贵财富。“无疑,它们也是昆明打造泛亚文化名城的有利环境,必须充分地利用这些优势,为建设泛亚文化名城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推荐阅读:

供需博弈进入新阶段 刚需主力 8月浮出水面?

住建部出台5条标准 各地对照拟限购名单

8月房价转折点?降价由“暗涌”变“明潮”

楼市转型阵痛缩影:房企高管离职潮涌

沈彬:别让“70年产权”再折磨中国人了


 

找准总体布局凸显文化特色

作为全省惟一的特大型城市,昆明承担着“一市服务全省”的责任。在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直接提到昆明的就有37处,如“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服务广阔腹地的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用”、“把昆明建设成为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省级重点医院,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等。

“在提到的诸多‘中心’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区域性文化交流中心,但桥头堡建设离开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交流与融通,是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的!”因此,昆明市在加紧起草的《昆明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五个国际化:城市品质国际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市场体系国际化、文化交流国际化、社会管理国际化。

“其中的文化交流国际化,就是要充分挖掘昆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底蕴,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加快在地文化向在场文化、在版文化和在线文化提升。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实现多元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交相辉映,不断提升国际文化影响力,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泛亚国际文化名城。”

找准有力举措提升文化品位

厉忠教认为,要打造泛亚文化名城,首先就要发挥好省会中心城市在“桥头堡”建设中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作用。“最近一段时间,昆明主动携手兄弟州市,先后与玉溪、楚雄、曲靖签订了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与普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怒江、临沧、文山、红河等州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

与此同时,要打造泛亚文化名城,还必须大力张扬昆明自身的文化个性。“昆明作为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悠久灿烂,名贤荟萃,遗存丰富,为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了不竭源泉,是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厉忠教透露,为了使拥有独特民族文化优势的昆明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昆明正准备大力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推陈出新工程、博物馆名城建设工程、图书馆名城推进工程、高原体育名城探究工程、文明素养提升工程、文化事业繁荣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体制创新工程、文化品牌培育工程、文化交流拓展工程等“十大工程”,着力构建民族文化强省的枢纽,不断提高昆明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辐射力。

在提升昆明文化品位的过程中,厉忠教不断强调“大文化”的发展思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是经济社会可以一直向前发展的根和魂。它是内在的东西,是各种经济社会现象综合提炼出来的核心。因此,‘大文化’的‘大’不能局限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以文化为灵魂核心,让文化渗透到产业、环境、城市、社会、公民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实现共荣共生,培育文化增长型城市。”

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市文广体局按照“大文化”发展思路,先后推出《昆明市关于加快建设博物馆名城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关于加快建设图书馆名城的实施意见》、《昆明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昆明市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昆明市关于促进文艺精品创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编制完成昆明市文广体“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开展“书香昆明”活动;启动“飞虎队纪念馆”建设工作;实施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设;努力推进昆明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文庙)恢复重建一期工程;大力推进泛亚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工作;推进市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昆明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互派工作;成功举办2011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系列文化活动;组织了昆明市第四届运动会;完成了组队参加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赛参赛工作;完成了云南省6项年度赛,共获60枚、银牌52枚、铜牌45枚;完成了承办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射箭项目选拔赛;完成2011年度“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狂欢节,广场民族歌舞展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了2011年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其中《云岭之声》获奖;组织筹备《爱曲大家唱——昆明篇》激情广场文艺演出,配合完成了第二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各项工作;同时,按文化为人民服务宗旨,切实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文物及历史遗存保护、研究和修缮工作,切实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我们希望能够把昆明打造成一座以人为本的文化共享家园、一座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宝库、一座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枢纽和一座与时俱进的历史文化名城。”

推荐阅读:

供需博弈进入新阶段 刚需主力 8月浮出水面?

住建部出台5条标准 各地对照拟限购名单

8月房价转折点?降价由“暗涌”变“明潮”

楼市转型阵痛缩影:房企高管离职潮涌

沈彬:别让“70年产权”再折磨中国人了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