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正视地球家园不能承受之重

新华网2011/04/21 23:1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在4月22日第42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人类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守护人类自己的地球家园。

上天、入地、下海,梦想实现与地球过度消耗

“同地球的古老历史相比,人类出现后的岁月是短暂的,然而却占据了自然大舞台的中心位置。”徐绍史说,在数千年发展文明史中,人类化地利用地球资源,却常常忽略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特别是近百年来,工业化快速发展,人类涉足的疆域迅速扩张,上天、入地、下海梦想实现同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遭受破坏。

“油荒、电荒、气荒、粮荒,世界经济发展陷入资源匮乏的窘境;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破坏了人类引以为荣的发展成果;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面对的共同命题。”

徐绍史说,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资源需求,同时资源供给的刚性制约也不断加剧。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占有量少,禀赋总体不高。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资源富集区多与生态脆弱区重叠。“特殊的国情,对我国珍惜地球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完善调控机制,以资源杠杆撬动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粗放利用;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徐绍史表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切要求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徐绍史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要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矿业权设置管理,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布局,完善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政策。抓紧编制实施国土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海陆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徐绍史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要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


尊重市场,力争新发现500处以上大中型矿产地

徐绍史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力争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0处以上,新形成10处以上大型能源资源基地。而其中的关键,是要靠市场化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徐绍史说,“十二五”期间,要深化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实施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紧缺资源和重要成矿区带的勘查投入力度,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扎实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和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尽快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同时着眼全球,积极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

徐绍史强调,要不断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控制总量、增加流量、盘活存量,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倒逼机制,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管理办法。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房地产用地有偿使用方式。与此同时,要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要严格水资源保护,实施地下水监测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每年地热减排2.1亿吨,从采掘资源迈向修复地球

2010年,我国遭受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地质灾害,而冬春连旱使西南地区石漠化以水土流失问题更显突出。呵护地球,必须使国土资源和地质工作从传统的“地球采掘术”,加快向“地球修复术”进化。

徐绍史说,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加大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详细调查,严格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20年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的能量始终保持世界排名,目前通过应用地源热泵每年减少近4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要大幅度提高地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1亿吨。”徐绍史说。


国土部定调:土地供应将日趋紧张

“中国按需保证供应建设用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4月19日上午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如是说。

“十二五”开局之年,“地紧”成为各地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国土部首度公开定调供地政策:未来的土地供应只会日趋紧张,不会缓解,这将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全过程。

事实上,难以缓解的供需矛盾,使得土地违法案件频发。根据国土部数据,去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虽同比有所下降,但有13个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超过1万亩。

紧缩“地根”守住“红线”

“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十分巨大。根据国土部于今年3月启动的调研,今年31个省(区、市)全年用地需求总计1616万亩,远远大于年度计划指标670万亩。

调研组发现,31个省(区、市)均反映计划指标不足,多数地方反映,下达指标只能满足需求的1/3,其中有8个省份今年的用地缺口超过40万亩。

面对“地紧”的抱怨,国土部昨日首次定调,“对"地根"要同"银根"一样,坚决守住土地供应的闸门。”甘藏春说。

他表示,在国际粮价攀升的背景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性凸显,这将影响到建设用地指标的下达。数据显示,2010年批准建设用地726.75万亩(含往年结转指标),同比减少15.9%,是多年来首次。

甘藏春还表示,未来我国的土地供应只会是日趋紧张,不会缓解,这将一直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这也意味着,今后几年我国的土地供应指标将很难再扩大。

按照国土部的思路,要通过土地供应政策形成节约用地的 “倒逼”机制,提高单位GDP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遏制重点工程“野蛮”用地

供需缺口是土地违法的主要诱因。

根据国土部当日发布的“2010国家土地督察公告”,去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其中耕地27.45万亩,同比均有所减少。

截至今年2月20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已立案执行3.08万宗,收缴罚款31.47亿元,拆除违法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面积1217.86万平方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53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675人。

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工程违法用地高企,正在成为土地违法的主要特征。公告显示,去年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用地33.04万亩,其中耕地15.02万亩,分别占违法用地面积和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45.05%和54.72%。

“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单位往往倚仗其是国家工程和省重点工程,缺乏依法用地的观念和意识。”对此,甘藏春如此解释。

他还表示,在重点项目的设计、科研过程中,往往前期准备不足,仓促上马,不能有效约束土地的利用。此外,重点工程项目审批程序过慢,在制度上有待完善。

据了解,重点工程项目土地违法特征是:违法项目少,占用面积大,执法困难。以高速公路项目的违法建设为例,执行中很难去没收、拆除。事实上,公路铁路项目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已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甘藏春对此表示,国土部已会同铁道部、交通部、工信部、水利部等部门进行研讨,要求建设单位严格依法报批。

甘藏春还透露,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组织开展《土地管理法》的调研,力争尽快完成该法律的修订。同时还将研究改进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制度。

国土部: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存问题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昨日表示,我国当前土地财政形成的机制是有问题的,将研究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机制上来研究土地财政的问题。

在发表上述表态的同时,甘藏春还表示,发达国家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有70%到80%来源于土地税收,但其土地税收主要来源是土地保有的税收环节,而不是依赖土地的增量环节。

这一表态被解读为,随着城市可供土地的日趋减少,我国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将逐步扩大,并将逐渐成为土地税收的主要来源。

甘藏春坦承,当前我国土地财政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土地财政主要依赖扩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土地出让来获取。

上述情况不仅造成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了多卖地、快卖地、早卖地、贱卖地的情况发生。根据财政部的数据,去年土地出让收入达到2.9万亿元,同比大增七成,并创历史新高。

针对土地招拍挂制度,甘藏春还透露,国土部正在总结完善、总结一些地方的经验,将出台一些规范性的文件。其中,北京等城市正在试行的“限房价、竞地价”、“限房价、竞保障房面积”方式可能被纳入新规中。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