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6月40座城市住房信息联网 异地炒房或被监控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2/05/31 09:57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6月40座城市住房信息联网 异地炒房或被监控

6月,40座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将完成联网工作

届时,异地炒房不会再“漏网”

(来源:华西都市报)日前,住建部要求40个主要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在今年6月完成联网工作,联网完成之后,一个家庭在不同城市的住房,都可以查出。

据悉,此次联网的城市还包括了直辖市和除拉萨之外的全部省会城市,以及深圳、大连、宁波、无锡、苏州、厦门、成都、温州、青岛、北海等楼市“热点”城市。

四川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蒋华东认为,个人住房信息联网是制度化、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未来将为住建部的各项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40座城市联网 开启住房信息化

目前各城市的住房信息并没有联网,有些城市的住房信息甚至还不全。因此就会出现在一个城市有房,但在其他城市再购房时,仍然显示是无房户,仍然可以使用首套房的优惠贷款以及税收政策。这也给一些炒房人有机可乘。

去年10月底,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有关部门正抓紧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先期在40个城市试点,这个系统建好后,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调控办法了。

据了解,目前住建部已初步完成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且启动了部分重点城市与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联网工作。其他各大城市也在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同一权属拥有人名下在40个不同城市的房产将得以“一并查询”,异地购房的资金流向、程度、走势将可“统一监控”。

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后,个人住房信息将得到有效保护,住建部将出台个人住房信息管理的专门文件,规范个人住房信息管理、利用行为。信息查询工作设在各重点城市,住房部、住建厅只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不设立查询端口。各城市对个人住房信息也要从严把关,个人住房信息查询只用于管理需要。

多套房将可查 异地炒房或被监控

在四川中原地产高级分析师周觅看来,40个主要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击异地炒房,对于在一个城市有多处房产,又在其他城市购房的炒房者将形成信息上的“监控”。

其实,去年在多个城市实行的限购政策,在界定家庭住房套数时,界定的都是购房家庭所在城市的住房套数,而外地是否拥有房产基本属于“无法核查”状态。此外,已在上海、重庆试点的房产税也将全面完整的个人住房信息数据库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个人住房信息实现联网之后,意味着40个城市的购房者在联网城市的住房信息将便捷可查,40个城市的楼市销量、房屋空置率及个人住房性质等信息将全部纳入住建部的实时监控。

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在不同城市间[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的购房信息将被有关部门一手掌控,异地炒房不会再“漏网”。具体对房产市场的影响,短期来看,市场会有一些反应。炒房者可能会在住房信息联网的压力之下抛售房产,给楼市形成一定冲击。

摸清住房数据 为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蒋华东认为,40个重点城市的楼市走向被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实时监控范围内,为房地产调控提供了基础数据的支持,同时有助于现有的限购政策的调整以及房产税的扩大征收。房地产联网是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限购是调控政策,这两个不能划等号。尽管两者可能有一些联系,信息更加畅通更加准确了,能够明确哪些人是首次购房,哪些人是二次购房。“调控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炒房,而不是抑制合理刚性需求,目前限购伤及了部分合理需求,信息联网将对政策的差异化和定点准确打击形成条件基础。”

以重庆市为例,经过一年多的整合,9个主城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主城各登记中心的联网运行。只要轻点鼠标,将名字和身份证信息输入电脑,便可知晓购房者在重庆主城区的房产情况,包括房屋数量、位置、面积及售价等信息。据悉,目前,上海和重庆实施房产税试点已有一年。关于房产税可能扩大试点的走向一直传闻不断。分析普遍认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有助于推进房产税落地。

周觅认为,随着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监管部门可以更加准确及时地掌握商品房规划建设、市场供应及销售成交等数据,实施有效的监控、统计,以便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调控政策。同时,还将有利于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对异地房地产投资客进行打击。

多地重申严格执行楼市调控 限购"红线"难以逾越

多地楼市5月成交量放大 30余市政策微调见效

多地楼市5月成交同比放大 30城政策微调见效

近40城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仅5城被叫停

重庆湖南楼市调整 专家称微调应引导改善需求

中国40个城市楼市继续向暖 开发商以价换量自救

 
 

恐慌、降价促释放政策或成“催化剂”

(来源:青年时报) 专家把脉楼市改善型需求趋势

时报讯如今楼市,仍旧是刚需楼盘的天下,但是个别楼盘暗自“涨价”,少数楼盘年中“封盘”,有些楼盘一房难求。种种现状下,改善型购房者频现,改善型房源成交逐渐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改善型购房者进入市场后,会不会改变刚需为主的局面成为市场的主流?政策会怎么走?数位杭城房产专家联合时报把脉下半年市场。

背景

“暗涨”、“封盘”频现市场遭遇“人为加温”

上半年是刚需购房者的战场,其中隐藏着一批改善购房者的细流,在逐渐汇集扩大中,如今已经逐渐转成浪潮。

如何认识逐渐增加的改善型需求呢?和当下的市场肯定密不可分。

回顾上半年的杭州住宅市场,毫无疑问,刚需楼盘密集推盘,价格逐渐走低,压抑一年多的刚性需求得到井喷式爆发,商品房成交量一再上涨。但是,井喷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人居展后,降价楼盘的数量逐渐减少,诱人的价格也鲜有出现,市场似乎进入不愠不火的时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价逐渐走低的心理预期之外,一些楼盘的价格却在悄悄走高。城东新城的滨江·曙光之城5月27日加推的非毛坯房源均价22000元/平方米,相比起3月15日首开[简介 动态]均价19600元/平方米,涨幅竟达到了12.24%;丁桥板块的昆仑·天籁,近日加推价格上调了近1000元/平米,涨幅达11.29%;桥西板块的名城公馆近期开盘均价为19000—20000元/平方米,较之前均价涨幅超过千元;另外,赞成·香颂、金帝·海珀、中豪·四季公馆等楼盘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这些楼盘都是曾经低开的房源,如今价格逐渐上扬中,房价已经到达底部的怀疑声逐渐出现。

除此之外,一些项目通过降价回笼资金后,并不急于趁势大规模地加推,而是开始“捂盘惜售”。好买房了,似乎是如今的主流想法,但是在丁桥和城东新城板块等区域,有的楼盘其实很难购买得到,百套的房源竟然有近千人抢购。如此大的需求存在,开发商并不急于加推,而是惜售,甚至还存在封盘的情况。据记者了解,杭州已经出现数个楼盘明确表示在今年不再推出新的房源,也不再有大动作,原因是销售目标已经完成了。尚未到年中,开发商即开始“封盘”,而不是趁势加推,其实质为通过降价回笼资金的目的已经达到,对后市仍旧持乐观态度。

有业内人士称,刚性需求在支撑楼市的过程中,已经露出疲惫的端倪,“好牌”基本打光了,市场亟需新的血液出现,改善型需求一直被抑制,也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

心态

“恐慌性购房”显现改善需求蠢蠢欲动

降价楼盘“挤牙膏式”的供应,让房价到底论逐渐出现。在这种形势下,改善型需求逐渐得到传感式的影响,也开始蠢蠢欲动。

另外,从成交量上看,过去的三个月成交量约2万套。按照这个速度,杭州的库存量在一年内即能被消化掉,这无疑加剧了购房者的恐慌心理。

“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各种碎片的房产信息不对称地传达过来,让他们会失去判断,一些购房者就发毛了,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也包括改善型需求。”知名房产专家丁建刚称,“改善型购房者是的‘墙头草’,他们变化的可能性。”

杨怀东认为改善型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也是真实的需求,也有刚性的存在,只不过是可以将时间拖得久一些。“国家楼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打击改善型需求,而是挤出投资和投机,现在目的达到了,改善型需求在被长时间抑制后,现在房价下降又出现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章惠芳认为,在楼市不景气的时候,改善型购房者也同样是按兵不动,现在政策方面频繁出现“救市”的传言,这批隐藏的购房者难免就会出现,恐怕错过了这次机会,有部分按捺不住价格诱惑,就会选择购买。

在2009年,改善型购房者是市场的主力。梅杰认为那时候,他们和刚需购房者一样在“抢房”。如今价格下调后,他们变成了“挑房”,但是仍旧持有谨慎的态度。

多地重申严格执行楼市调控 限购"红线"难以逾越

多地楼市5月成交量放大 30余市政策微调见效

多地楼市5月成交同比放大 30城政策微调见效

近40城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仅5城被叫停

重庆湖南楼市调整 专家称微调应引导改善需求

中国40个城市楼市继续向暖 开发商以价换量自救

 
 

 

价格

房价集体下调加速改善型需求释放

自从“限贷”、“限购”政策后,改善型需求被断崖式地斩断,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一直在寻找出口。

随着刚需楼盘的大幅降价,一些改善型项目也逐渐加入其行列,给出了比较诱人的价格。比如,位于下沙金沙湖畔的龙湖[简介 动态]·湖左岸,其高层公寓的价格去年一度达到22000元/平方米,今年降至12800元/平方米。同时,典型改善型产品的花园洋房,也加入了降价的大军,去年售价高达29000元/平方米的花园洋房,近期售价仅为18000—19000元/平方米。万科[简介 动态]·良渚文化村的柳映坊二期为非毛坯户型,最近的开盘价为14500元/平方米,如此诱人的价格出现,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外,名城公馆、城市风景等不久前开盘的楼盘,价格上均给出了不小的让利,意向客户出手是必然的事情;而西溪蝶园、西溪诚园、欣盛·东方福邸等近期无加推的项目,也均出现了或明或暗、或高或低的调整,这无疑吸引了大量的改善型客户的需求。

“在价格一再走低的情况下,开发商也扛不牢了,心态难免会放低,价格就会做出调整,越是改善型的楼盘对资金的考验越大,价格下来了,购房者就进来了,不仅只有刚需楼盘会这样,改善型项目也是如此。”汉嘉地产总经理梅杰称。

双赢机构总经理章惠芳称,目前改善型楼盘成交量却是在增加,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成交量集中在个别几个楼盘,都是一些降价过的项目,这些少数的楼盘支撑起了市场。“目前的改善型楼盘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降价的,成交好事正常的;另一种是暂时还没有降价的,它们几乎没有成交。”

锋芒机构总经理杨怀东称,市场是联动的,刚需楼盘降价后,必然会传感到改善型项目跟着降价;购房者的心理也是一样的,刚需出手了,改善型需求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趋势

改善型需求开始复苏

政策或成“催化剂”

改善型需求已经开始有所抬头,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对于此,是不是可以称作“改善型需求复苏”呢?

章惠芳认为可以称作复苏了,毕竟已经从底部走出来了。“去年对于改善型市场来说,是冰封的冬天,现在冰开始融化了。”

杨怀东认为和之前的市场比较,改善型需求开始回暖了,可以说处于春天的阶段,至于会不会有夏天的到来,还需要时间来判断。

丁建刚认为,可以算作是有复苏的迹象,毕竟成交量有增加,但是刚需客户仍是大量涌现,仍旧是客群的主流,改善型购房者为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

既然,改善型需求已经开始重新回归,下半年的市场将会出现什么改变呢?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来说,可能刚需是主力的现象会有所变化,除了刚需外,改善型需求也将成为亮点。”梅杰预测。

下半年,改善型楼盘将面临较大的消化压力。丁建刚认为下半年应该处于供销两旺的状态,基本会延续如今的市场,刚需和改善的购房群体将会丰富起来,刚需仍会成为购房主流,但是改善型的作用也将不容忽视。

丁建刚认为,后市怎么走取决于三个方面,分别为开发商的态度、购房者的心态,还有楼市政策,其中政策应该排在首位的,“改善型购房者对于态度是最敏感的,我认为下半年政府一定会‘救市’的,这是宏观经济形势要求的,但是政府可能不提救市,但是一定会做的。”丁建刚预测,“假设政策方面频吹暖风,比如首付比例下调、利率回归等,改善型购房者必将会迅速大面积出手。”

届时,会不会出现房价大幅上涨的局面?丁建刚表示购房者不用慌,出现2009年房价触底迅速反弹的概率非常低。

多地重申严格执行楼市调控 限购"红线"难以逾越

多地楼市5月成交量放大 30余市政策微调见效

多地楼市5月成交同比放大 30城政策微调见效

近40城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仅5城被叫停

重庆湖南楼市调整 专家称微调应引导改善需求

中国40个城市楼市继续向暖 开发商以价换量自救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