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地王再现:原因不简单 地方将经济当负担

房天下综合整理2013/09/16 09:4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地王再现的原因并不简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地王再现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地方对待实体经济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新的高度,或者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实际情况却是多数地方仍将实体经济当作负担,只愿救火,不愿防患。

继4日北京新地王以后,仅仅隔了一天,上海、苏州、杭州三地的新地王也出现了。其中,上海新地王总价达到惊人的217.7亿元,不仅创了上海土地出让史的纪录,在土地出让史上,也仅次于广州亚运城地块。

新地王再现,立即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在追问,是不是房价又将进入新一轮快速上涨通道了?笔者认为,以此来推断房价走势,可能理由尚不够充足。但是,地王再现背后的一些原因,却值得认真关注。

首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本对经济前景乐观。众所 ,在经历了今年前几个月经济持续下行之后,从8月份开始,经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暖迹象,不仅作为宏观经济走势先行指数之一的PMI重新回到了枯荣线以上,而且外贸、投资、消费等其他重要经济数据也出现了企稳向好的现象,外资机构也从此前的唱空中国经济开始看好中国经济,并有多家外资机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企业重拾对房地产市场的热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两地的地王,拿地者都是香港公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境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

其二,它是地方政府有意向外释放的信号。虽然在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措施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地方来说,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运行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如果再没有房地产市场做支撑,要想使经济数据明显好转,难度很大。因此,地方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新地王再现,向外释放信号,给购买者产生房地产市场已经回暖的感觉,从而在“买涨不买落”心理的支配下,重拾买房热情,推动房地产市场尽快走出低迷,从而为地方经济数据的“向好”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再者,就是地方政府完全被房价所绑架了。在持续10多年陶醉于房价的快速上涨、土地财政带来的政绩快感的情况下,指望一次调控,就将地方政府的房价和土地财政情节打消掉,是不现实的。一方面,目前的实体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扮靓地方的经济发展数据,不足以让地方政府获得政绩满足感。因此,重操房地产“旧业”,是完全可以想到的;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地方的绝大多数城市建设项目、政绩工程,都是依靠房价上涨和土地财政实施的。离开房价和土地财政,地方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想到其他筹集建设资金的办法。更直接地说,地方政府已经完全被房价和土地财政绑架了。更何况,保障房建设等也需要大量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最容易吸引开发商、商业价值的地块推出,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成了地方政府的“杀手锏”,地王再现,也就很好理解了。

当然,地王再现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地方对待实体经济的认识,并没有上升到新的高度,或者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为,如果地方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就应当将发展的重点转向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就应当想方设法改善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如融资、税收、行政审批等。实际情况却是多数地方仍将实体经济当作负担,只愿救火,不愿防患,只愿扬汤止沸,不愿釜底抽薪。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具体问题,地方政府并不愿意去做。这是比地王再现更让人担心、更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问题。

从总体上讲,地王再现,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观原因所致,是地方政府迄今没有理清发展思路、摆正发展位置的表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地王可以出现,但不能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状态出现。

据财政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地方债审计结果可能会于10月份公布,而相关专家则认为,地方债的规模有可能非常惊人。这也意味着,迫使地方政府创造地王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如何改变这样的格局,需要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和思考。

 


 

地王热冷思考

(来源:东莞日报).现如今,地王频现、房价高涨的“盛况”与2007年上半年是何等相似,不禁让人感叹:难道2007年的楼市又回来了?近日,许多人开始讨论:这一波地王潮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出现?现在的情况跟2007年楼市的历史有何区别?照此发展下去,是否会真的破坏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邀请了两位地产界的资深研究者来共同探讨。

主持人:本报记者 冯文彦

嘉 宾: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宋丁

东莞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 陈骏良

进入9月份以来,土地市场密集地上演了一轮接着一轮的地王争夺战,天津、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纷纷传来地王再现的消息。尽管地王制造者们一再强调风险可控,但有不少业内人士还是担心,地王频现也许并不一定意味着楼市将持续繁荣,恰恰相反,物极必反,如调控加码,楼市也有可能会像2007年那样,在地王频出后发生逆转。

多个城市同期拍出地王,北京诞生单价地王

近期的土地市场无疑是“疯狂的”,地王一个接着一个诞生。

9月2日,天房集团旗下子公司天津政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22953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天津南开区育梁道地块,天津单价地王诞生。

9月4日,融创集团以43.24亿元实际成交总价摘得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北路8号0304-622地块,折合楼面价7.31万元/平米,成为了新的北京单价地王,也是单价地王。

最令人惊叹的是,9月5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地王日”。这一天,上海、杭州、苏州先后诞生多个地王,三个城市的土地收入一日之内超过401亿元。

先是9月5日上午,香港新鸿基旗下的威万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217.7亿元竞得上海徐家汇中心地块,极有可能成为今年的“总价地王”。

接着,9月5日下午,杭州、苏州降临两块新地王。其中,杭州华家池地块由三个小地块打包出让,分别由绿地、世茂、滨江拍得,三幅地块总价136.73亿元,成为杭州新的“总价地王”。

苏州这边,世茂以47.25亿元的总价竞得了苏州金鸡湖两幅土地,其中,7号地块1515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当之无愧地成为苏州这一区域新的单价地王。

土地市场战事正酣,东莞也不甘寂寞。东莞虎门镇大宁村也拍出了高价地块。东莞万科9月3日、9月4日、9月5日三日,分别以88810万元、66282万元、54435万元的价格擒获虎门镇大宁村2013WG031地块、2013WG032地块、2013WG033地块,再加上之前7月22日竞得的虎门镇大宁村2013WG030地块,至此万科连下四城,已全部包揽虎门大宁村四宗连体商住地,总建面高达34.9803万平方米,建筑规模达到77万平方米,总成交价约31.4045亿元。虽不是地王,但也颇受社会关注。

一个又一个巨额数据,让人们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又有了更多的猜测和思考。

王石发出小心论调,楼市走向莫测

地王频现,正在烧灼飙升的房价。有业内人士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楼市也不例外。高地价助推房价上涨,而如果房价的上涨速度过快,高出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接下来,不仅将加剧老百姓对高房价的怨声载道,而且将厚积楼市的泡沫,楼市形势很有可能发生反转。

记者了解到,在得知北京农展馆地块的楼面价拍出7.3万元/平方米,问鼎单价地王后,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微博上评论称:“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实是广州)、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据悉,华人首富李嘉诚近期逆势而动,在约一个月内接连宣告或将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一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

尽管从李嘉诚抛售举动得出内地楼市泡沫将破的结论为时尚早,但是地王频现背后的楼市风险聚集仍值得高度警惕。

从市场角度分析,在限购的背景下,房企仍然敢高价拿地,无非是豪赌未来房价继续快速上涨。然而,我国目前的房价上涨速度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并不匹配,也不符合中央稳定房价的调控基调。

其实,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种情况早已有前例。2007年,土地交易市场进入高峰期,地王轮流出现,地价一路走高。最终,政府为了抑制房地产的泡沫,出重拳整顿楼市。2007年9月27日,一系列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政策出台,从“加息”到“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提高,让人应接不睱,政策风向的突转让楼市从2007年上半年的急速升温,在第四季度急转直下进入“急冻”期。

面对当前出现的一连串地王,业内人士谢逸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地王”不断轰炸楼市,非常不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

有大型开发商人士向媒体表示,“目前高价拿地的房企,其判断依据是在楼市短期行政化调控弱化、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的空档期,住宅价格会平稳上涨,但这个空档期有多长,谁也不知道。”但就目前来看,调控政策加码的可能性非常大,市场如此不理性的土地价格,增加了导致调控再出重拳的可能性。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