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两会”各方献策 房产税 保障房成最热门话题

信息时报2011/03/12 09:12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轮频度密集、力度空前的调控。当高企的房价遭遇调控的重拳,市场的走势变得扑朔迷离。比起房价本身,调控方式和效果变得更加引人关注:“史上最严调控”能否让房价回归理性?在打击投资投机的同时,是否会误伤百姓的改善性需求?房产税收怎么用?保障房能否让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调控举措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专家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对空置房课重税以降房价

在两会上,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高烧不退,且供不应求,但同时在大中城市又有很多空房,这表明很多人买房后并不是用来居住,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出租空房是一个值得采取的办法。他建议,政府对这些空房要课以高税,这样房主就要想办法租出去;租赁市场上供给增加后,租金就会大幅度下降,这对于买不起房子的人群来说是有好处的。

点评:满堂红战略拓展部高级主任沈锐培表示,对空置房收税师出无名,有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嫌疑。另外,房产税就有在保有环节征税,以减少空置、增加房屋利用率的功能,再次对空置房征税有重复征收的嫌疑。最后,空置房如何定义的可操作性也不强。如果对空置房征税的话,还不如对交易环节征收重税。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

住房改革,给农民发房产证

“农民对农村房屋没有产权证很有意见,这导致农民的房子不能为其带来。”日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政协委员厉以宁在政协分组讨论中发言表示,农村住房体制必须改革,要研究农村宅基地转为个人的问题,给农民发房产证,“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政府卖地财政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从另一个方面讲,农民有钱了,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

点评:经纬行研究中心主任曾英杰认为,如果给农民房发房产证,也就意味着宅基地上建的房子可流入房地产交易市场。这对于商品房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这种自建房的数量非常庞大。

实际上,给宅基地发房产证的实施过程比较艰难,广东很早就有过关于有限度宅基地流转的一些政策,但一直没有真正有效地实施下去。

张泓铭(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让保障房建设享受优先权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提议,各级政府在住房发展上应优先考虑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要求,并在财政和其他资金、土地资源、建设立项、施工配套等方面予以保证。

点评: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表示,让保障房建设享受优先权,最关键是赶快对保障房立法,通过法律的方式对保障房的土地供应、建设指标、资金来源及谁承担建设任务等做出相应规定;另外,对保障房的选址、质量及完成时间等也都要进行细致的规定。如果没有一部真正的法律法规,保障房建设任务将很难完成,因为责任不清楚,资金和土地就很难落实到位。

郭松海(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

居民开发商都应交空置税

作为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在前两届两会上都曾建议,应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试点开征房产空置税。

“目前,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已接近或超过10%的国际警戒线,征收房产空置税十分有必要。”郭松海认为,房产空置税与房产税不是一回事,房产税是保有税,将对抑制投资投机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是有限的,“富人付出1%~2%的房产税,远低于房价上涨的增长率,房产税只是拔去其九牛一毛。”

郭松海建议,房产空置税的征税对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对开发商征收的增量空置税,二是对拥有多套房屋居民征收的存量空置税。

点评:征收房产空置税,首先要解决“何谓房产空置”的问题,而业界对此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征税难度过大、可行性不高。另外,业界人士认为,在目前总体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任何针对持有环节的征税都会被转嫁到最终端的购房者身上。


李庆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对多套房制定梯度征税标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认为,想让房产税对调控房价起作用,需要将征税范围扩大到存量住房,对一套房免征,对多套房制定梯度的征税标准。

李庆云认为,相比房产税试点,限购政策对房价的作用会更明显,现在成交量已开始回落,相信价格会松动。由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起步很晚,人多房少,市场房源存量不足的问题会长期存在,所以限购政策应有一个中长期的计划。 

点评:合富置业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龙斌表示,房产税是财产税,是二次分配,对于调节房价、供求关系作用很小。而限购是对购房需求的行政干预,尽管短期抑制推迟了多次购房需求,但对于调节供求关系同样不利,因为它在抑制需求的同时,对供应也发出错误的信号,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开发商  许家印(恒大地产董事长)

加大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

恒大地产董事长许家印在提案中指出,在经济比较发达、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的城市,旺盛的需求与老城区持续紧张的供应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成为推高房价的一大因素。

许家印认为,应主动挖掘老城区的供应,加大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

点评:经济学专家邓浩志表示,加快城中村改造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并不等于改造后的用地都用于房地产开发。如果城中村都改造成密集的高楼大厦,只会让城中心更加拥挤,交通更加堵塞。所以,增加新开发片区配套才是减轻中心城区压力的办法,而旧城中村改造则更应多留“绿”,让民众有更多休闲活动的空间。

彭磷基(祈福集团董事长)

公积金可随时提取补贴他用

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提案建议,不愿再次购房的职工可随时提取公积金补贴他用,以增加公积金的用途,“不要‘逼迫’他们加入购房大军,这也不失为解决高房价的办法。”彭磷基建议,对已有住房且全部付清房款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款余额,符合以下几种情形之一的也可提取:,本人或直系亲属有重大疾病的;第二,本人或直系亲属接受高等级教育或系统培训的;第三,符合国家鼓励投资领域的投资的。

点评:经济学专家邓浩志认为,公积金如果属于个人,那个人起码应在一定范围内享有支配权,目前公积金的确有“统得太死,管的太严”的情况,其两大负面影响一是容易造成非法挪用,二是迫使更多资金进入楼市,成了推高房价的帮凶。信息时报记者 张金娜

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

限购不如规定两三年内限售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两会上表示,限购不如改成限售,买后两三年内不准出售。在限购政策出台后,预计下半年房价会进入下降通道,而且至少维持两年以上。

对于保障房,王健林表示,6年建4000多万套保障房,每套13万~15万元,总共需要6万亿元。他说,一般建设期一年半,开发商垫付资金,建成后政府核定成本。而承建保障房规定利润在3%~5%之间,利润率较低,因此他对其表达一定的担忧。

点评: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表示,限售的提案很给力,但显然缺乏可操作性,并且对商品房价格无法形成杀伤力。如果是让开发商禁止高价销售商品房,对房价就会形成重创力。


于炼(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总裁)

保障房建设应走产业化之路

中国城建控股集团总裁于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将新增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资金1.3万亿元。可看得见的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1300亿元;地方土地出让金净的10%,假如足额到位也就1350亿元;另外,再加上动用有限的住房公积金增值净。其余大部分缺口需要依靠存在很大不定因素的金融及发债来完成,这些资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已捉襟见肘,更不要提教育、医疗等小区配套资源的投入。

如何破解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这些瓶颈?于炼建议,保障房体系建设必须走产业化之路,确立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同时使每个城市的交通、教育、就医等资源优先满足保障房建设。

点评: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表示,这个保障房提案很尖锐,目的很明确。但是,提案能否获得认同和通过才是最重要的。保障房建设一直是以蜗牛般的速度推进,不仅因为资金不足,土地供应缺保障、监督不到位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够,也是因素之一。

政府官员声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

点评: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认为,房价的相对稳定和实现居者有其屋,可让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保持持续稳定健康运行。通过加大建设保障房、增加土地供应量等措施增加市场供应并通过限购等措施控制市场需求,也是实现保持市场稳定的有效措施。信息时报记者 徐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时刻准备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楼市调控是长期性的,时刻准备出台下一步楼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房价过快增长,他充满信心。

点评:满堂红研究部主任沈锐培认为,一方面是政府再次强调调控的决心,提醒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或经验主义,另一方面,中央对目前的调控并没有十足的信心,也暗言房地产调控要起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实,近年来的三轮调控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政府已着手从供求关系去解决楼价问题,一年1000万套保障房落实责任就是很好的证明。投资者的确不应存在侥幸心理,以去年市场反弹的经验来推荐未来楼价不可取。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保障房土地供应计划本月发布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5日在参加陕西代表团讨论时曾透露,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土地供应计划将在本月内编制完成,并在土地年度计划中单独列出,将于3月底前公布。

点评:经纬行研究部主任曾英杰表示,就近期的情况来看,今年将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或者把2011年作为“保障房元年”也不为过。但目前都还处于计划阶段,对于保障房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资金来源的问题目前并没有真正解决。如果解决资金问题,将会是保障房计划能够真正得以实施的核心问题。信息时报记者 徐凤

其他行业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取消居住用地使用权70年年限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在“买房等于交70年租金”的政策背景下,老百姓无法拥有真正的恒产,这既不利于提升、改善人民福利和生活品质,也不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建议尽快对有关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处置办法的法律进行修订,予以明确。

点评:著名房地产专家韩世同认为,取消居住用地70年年限的建议,在短期内实现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在长远来说,这必然是一种趋势。他表示,取消70年年限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方式,涉及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以前出让建成的住房怎么处理?以后又怎么去执行?这些问题都要有系统的研究。信息时报记者 李东元

马明哲(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让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指出,保障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这项工程在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由于巨大的资金需求,也给政府带来了较大的财政压力。同时,利用保险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有利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有利于保险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点评:韩世同对这一建议深表赞同,但他认为具体的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细化。他表示,其实目前在南京就已有社保基金进入保障房领域,这就是同类型的尝试。保障房吸引社保基金的进入,韩世同认为可采取共同投资、分担风险合作开发的方式,给予企业(基金)每年一定的回报,相信能吸引资金的进入,同时也大大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和开发风险。信息时报记者 李东元

常德(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建议企业为员工建廉租房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表示,在我国,已形成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但能够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前提并不在于收入,还在于本地户口。这等于将相当一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排除在保障房体系之外,所以现在的重点问题是解决这些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

点评:韩世同表示,对于廉租房,更多人认为是针对低收入阶层的,这个提议容易让人混淆。其实,只要把廉租房改为公租房,而且不能进行产权转移,不要性,要有退出机制,这就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目前政府部门对公租房的建设也是持鼓励态度的。但问题是,目前政府部门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公租房管理方法和政策,比如企业要建这种保障型的公租房,所需土地税收怎么算?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

崔永元(央视著名主持人)

卖地出让金应全投入经适房

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认为,当前很多老百姓申请不到保障房,说明保障房规模不够。中央应该规定,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经济适用房,如果不可行,90%、70%甚至30%也可以,而不能靠政府内在的驱动和积极性。

点评:某开发商负责人认为,崔永元的建议其实也是出于解决保障房建设力度不足、资金压力较大的的考虑。在这两年中,政府部门对保障房的投入力度已在逐步加大,只是没有明文规定要拿出财政收入或土地出让收入的多少比例去做这项工作而已,相信以后会逐步更加规范,也更加透明化。但不可能是全部土地出让金都用于保障房建设,毕竟政府卖地、开发一片地区,还是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去进行基础建设,这都需要庞大的资金,这部分钱也不能完全用其他的财政收入去解决。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