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楼市怎么走?你以为的楼市趋势,可能只是误区

今日头条2019/02/14 15:29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房子不是玩弄于股掌中的筹码,而是押上了一辈子的幸福和财富;很多顺利买到房子的人,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超过了90%的人,毕竟在房子上,一个小错,可能就值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而更多的人,别说选择项目,单单说观念,就已经有了偏差。

普通买房者对于楼市的认识误区太多了,即便过去可以幸运的躲开了坑,不保准未来会踩雷;所以今天就梳理一下常见的楼市认知误区。

误区一:房住不炒,就可以坐等房价下跌了。

正解:房住不炒,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稳楼市;稳的意思,不涨,也不能跌。

我们管房子,习惯上叫“商品房”,既然称为商品,就要具备商品的属性,自由交易也好,具有使用价值也罢,关键是房子是商品,房子的基础——土地则是资源,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两者一结合,天然带来的就是高价;再加上户籍、城市建设等外围配套资源,房子产生溢价是必然的。否则也不会有全民买房的热潮。

所以,我们细细来看,房子用来住,这没问题,不能住的房子没有价值,买了好多房子不住不租属于囤积居奇,这是需要防范的。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保障房肯定不能炒,但商品房天然带有投资品属性啊。开发商盖房子,肯定要有利润,有的居民有了多余的一两套房子,出租肯定要有租金收入,这就是投资的属性。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投资,如果不允许出租,那么进城务工人员,城市新移民去哪里居住呢?

当然,这部分人群,本应该由保障性住房提供住所,但现实情况是保障性住房严重不足,最终还是需要市场提供出租房和二手房来解决问题。这是现实,也是很多人觉得不公平的地方。

所以说,房住不炒,意在稳定市场。如果认为未来会回到福利分房时代,那你可能会被这个观念打乱未来的财富规划了。

误区二:调控是为了降房价的。

正解: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现在的房价就不会这么高了。

很多人看到房价上涨,觉得调控出台就可以解决上涨的问题;有的人发现房价涨出了自己的预期,就寄希望于调控,希望房价回落。

问题在于,调控了十余年,房价降了吗?

参照误区一,我们已经知道,房子是商品,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但市场有时候会失灵,比如出现房价的暴涨暴跌,对于一个高杠杆的行业来说,暴跌波及金融;所以,为了经济稳定,我们就有了调控,目的只有一个: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控制房价过快大幅上涨,真正意图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上涨幅度,而不是要打压房地产市场。

所以,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如果期盼房价回落到自己能承受的那一天,可能要失望了。

误区三:自己住就是刚需,啥时候买房都可以

正解:根本就没有什么刚需。

有一句话说得好,海啸袭来,没有一滴水是清白的。

在成熟的地产市场中,只有“首次置业者”的称呼,没有“刚需”的概念;即便是在国内买房,优惠政策通常也只是界定在“首套房”,“首次贷款”,而不是说谁谁是“刚需”,谁谁要结婚而买房。

而且,在当下的市场状况下,在农村城市二元对立尚存在的情况下,连“首次置业者”都不能算刚需——毕竟有一大部分人住的是“小产权房”,一个有三套房的人,可能在不动产登记处名下“无房”。

所以说刚需买房是社会文化和开发商合理构建的一个“伪概念”,这个概念最终把“居住”和“买房”联系了起来,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不能说;而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那些即便是买首套房自己住的人,也会考虑房子的因素,从而作为推高房价的一个补充力量。当“刚需们”呼吁“调控不要误伤刚需”时,内心肯定不是单纯的想买一套房自己住。否则,就不会出现2018年下半年楼市降温,很多要买婚房的人都开始持币观望了。

没有刚需,只有对楼市上涨的预期;这个预期一旦消失,刚需也就不攻自破了。

总之,对于市场,我们总要用时新的眼光去考量,如果总是用旧有的观念去认识市场,那就容易造成认知混乱,继而影响对市场的正确判断。毕竟,“刚需”不再是你熟悉的刚需,“不炒”也不代表未来人人都买得起房。当人们为房子苦恼的时候,与其把希望寄托于一些大的趋势,与其总抱怨别人买房早,所以占尽优势,不如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先机。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导购>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