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全国最大难侨安置点 7000多侨港镇归侨将入住

北海晚报2014/09/22 00:00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9月13日上午,65岁的越南归侨妇女陈阿一又来到新建的公租房楼盘工地外,抬头仰望已经封顶的6幢20多层公寓楼,憧憬即将来到的新生活,“在旧安置房里住了30多年,终于可以住进高层海景房了。”这是众多像陈阿二一样的归侨发自肺腑的声音。

即将启用的公寓楼

即将启用的公寓楼

旧安置房

旧安置房

 

侨港镇是的难侨安置点,在1.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住着18300多名当年从越南归来的难侨及他们的家属。当年7703名归桥被中国政府安置在55幢当时建起的安置楼里。35年后,政府再次投资2.8亿元,为他们建起了总面积96346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目前项目已经封顶。

经历:55幢安置楼35年书写历史

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为安置当时被越南当局驱赶回国的难侨在此建立了安置点。1980年,中国政府出资、联合国难民署援助,在当时的海边荒滩修建了55幢3-5层公寓楼,为7703名从越南回来的难侨提供了安身之所,成为的一个集中安置点。“我们全家当时分到了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侨民冼进红说 这个典型的城市棚户区里,有1090套公寓房,建设面积58780平方米,安置了7703名归侨共1096户,人均住房面积6.2平方米。

陈阿一告诉笔者,她和丈夫一家原住在越南吉婆岛,靠打渔为生,1979年,越南排华,他们跟着公婆一家十口人,在海上经历了几天几夜的惊魂后才回到祖国。安置在北海侨港镇,“分给我们一套二房一厅,当时小叔和小姑还小,还能住得下。”

对于漂泊海外又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侨民们,对这样的家已经非常满足了。 经过30多年的变化,目前1.83万人口的侨港镇,拥有731多艘大型灯光和拖网渔船,2014年捕捞产量达10万吨,产值近10亿元,形成了远洋捕捞、渔船修造、后勤补给、加工出口等一条龙渔业产业,成为广西渔船数量的渔业大镇。

北海市中心一煤气管道被挖断 事态已得到稳定

公开抽签 北海市又有607户困难家庭喜圆住房梦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石家庄旅游“卖到”北海

地产精英齐聚 共同见证"新房帮"的强大卖房功能

德利海北海:打造南中国30万㎡一线海岸城市综合体


喜讯:6幢高楼拔地起,1892套公寓即将启用

侨港镇归侨棚户区改造项目是2012年10月27日动工兴建,但是改造方案却更早就在酝酿中,侨港镇党委书记杨陆告诉笔者:“过去的55幢安置楼房屋由侨港镇人民政府管理,但没有房屋产权”。他坦言,对这么大的归侨棚户区进行改造,必须要有国家侨务政策,及当地政府规划用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才能运作。 经过规划、选址、立项,这个投资2.8亿的项目2011年底获得了国家批准。“地点选得非常好!在侨港镇海边2万多平方米的国家划拨土地上,6幢22-24层的高层建筑。群众俗称的海景房。”

一位房地产内业人士得知这6幢高层建筑为公租楼后,连声叫“可惜”,他认为如果这种海边的土地用来开发房地产,一定会赚大钱,“当地政府能牺牲经济利益用来做公益项目,佩服佩服!”

石秋碧说,新房共1892套,四种户型,建筑面积分别是30平方米、40平方米、50平方米、60平方米。

资金来源为自筹、市政府支持和国家补助专项资金,其中国家、自治区补助专项资金9534.4万元,政府债券500万,自筹资金约1.8亿元,这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于2012年10月27日动工。

侨港镇及主管区银海区两级政府对这个城市棚户区改造中,按坚持限度保障归侨安置人员、安置政策延续性的原则上,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并充分征求广大归侨的意见,决定按住房建筑面积1:1.2的比例置换安置55幢安置楼居住的归侨。

9月13日笔者在侨港镇的施工现场看到,这个投资2.8亿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已经封顶,主体工程即将完工。笔者看到,新楼盘周边有文化站、市场、学校,而且据港口码头也很近。

“在腾出的原安置区,我们有打算将把它规划成突出归侨文化、东南亚风情等特有的侨港风俗,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旅、宜业的一个大型旅游及城市社区。”镇党委书记杨陆说。

憧憬:归侨心中的新房梦

叶落归根,安居乐业的生活一天天过去,30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我跟父亲回来时才5岁,如今已经40了。”在海边靠捕鱼谋生的归侨冼阿华感慨地对笔者说。

大多数归侨家都添丁进口了,回来时两代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了。

“原来的30-50平方米的房子显然已经不够住了。”冼阿华说,他们家与其他家庭一样,开始在房中改造成楼中楼、房中房,并把阳台和窗台都改成住人的地方。最后实在住不下了,有人开始在幢与幢之间的公共绿地上开发建房居住。

归侨冼进红回国时30多岁,现在已经有了孙子。现在仍与80多岁的父亲和弟弟住在原来的两室一厅的套间里,着实逼仄,他只能把阳台改成了住房,弟弟也在房后加出一间5平方米的小房,“这次我们兄弟有希望各分一套了。”

侨港镇建设站副站长石秋碧告诉笔者,建于35年前的安置楼是预制板房结构,目前有的钢筋外露,有的墙体灰沙开始脱落,极易发生楼梯和阳台坍塌事故。

“曾经发生过阳台塌落的情况,为了确保安全,政府被迫拆除了25套房子的阳台。”他说。 今年75岁的归侨郭超诚,35年前跟兄弟一家回国后,也分到了一套房子。之后,他在当地与同是归侨的女子结婚,生儿育女,“退休”前一直在镇里以手工制作渔钓为生,如今已经在颐养天年。如今,儿子要结婚,女儿工作了,原来的房子太小,他只能天天当“厅长”,因此,他对新的公租房非常企盼,“在晚年还能住上海景房,很知足了。”

北海市中心一煤气管道被挖断 事态已得到稳定

公开抽签 北海市又有607户困难家庭喜圆住房梦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石家庄旅游“卖到”北海

地产精英齐聚 共同见证"新房帮"的强大卖房功能

德利海北海:打造南中国30万㎡一线海岸城市综合体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首页>头条>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