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科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亦称“商人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内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执行商品资本职能的一种独立资本。商品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在商业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商业资本家独立地进行商品销售活动;第二,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业资本必须有它独立的循环形式。

  • 中文名

    商业资本

  • 外文名

    Commercial Capital

  • 别名

    商人资本

基本定义

商业资本一般指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资本(商品经营资本),还包括专门经营货币收付、兑换、登记、保管等业务的资本(货币经营资本)。它是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是流通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独立化。

主要构成

商业资本从它在运动中的存在形态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买卖商品,一部分用作流通费用。用于购买商品的这部分资本,是以预付货币资本开始,然后转化为商品资本,为了使周转不间断地进行,这部分资本不是将自己全部价值一次性购进,买而不卖,然后再一次性卖出,卖而不买;而是分批地不断地买,同时又不断地卖。这样,直接投在商品买卖上的资本又以两种形式──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存在着。如果用B表示这部分资本,在商品年销售量不变的条件下,这部分资本的量同自身的周转速度成反比。用作流通费用的那部分资本又分为两类。

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它作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由商品实现的价值来补偿。如果运输和保管的活动也完全独立化,这些活动就跟商人业务完全分开,商人向运输业者和仓库经营者支付的费用,就好象是商人在购买商品时预付的,因此,对商人来说,它们会加入购买价格。也就是说,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直接投在商品买卖上的那部分资本(即B)。

实现商品价值的费用

为购买和销售商品的费用,也就是纯粹为价值形态转化(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转化为货币)而支付的费用,它不创造价值。从社会资本的总运动来看,纯粹流通费用只能由剩余价值来补偿。如果没有商人,产业资本家就要自己经销商品,还要为此支付流通费用,并且作为资本来预付。当一部分流通费用转化为商人支付的商业费用以后,它仍然作为资本来预付。只要商人资本限制在必要限度以内,差别就只在于:由于产业资本跟商业资本的职能不同,会使流通费用社会化,从而使这项费用得到节约。

产生原因

产业资本运动包括购买、生产、销售三个连续的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形态。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狭小,产业资本通常是一身二任,自产自销。因此,总有一部分资本投在流通领域,表现为商品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商品流通量的日益增加,需要建立庞大的商业机构、营销网络,需要雇佣商务代理人和大量商业店员。如果产业资本家仍坚持自产自销,不可避免地会增大商业开支,减少生产领域中的资本投入,降低利润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具有产业资本家所不具备的商品流通方面的特有优势,产业资本家就把商品流通的业务专门交给商人去完成,使商品资本职能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商业资本。

运用公式

用作流通费用的商业资本的构成,类似生产资本的构成:用于购买为实现商品流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那部分商业资本,类似生产资本中的不变资本c,为区别起见,把它记作K;用于购买商业雇员劳动力的那部分商业资本,类似生产资本中的可变资本v,也为了表示区别,把它记作b。用作商业费用的商业资本K+b,作为价格的追加因素,它的追加方式,又类似生产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还可以再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总之,如果把前述直接用于买卖的预付资本B和这里所讲的流通费用K+b加在一起,那么,商业资本=B+(K+b)。

假定以G代表预付货币,W代表商品,G′代表增殖了的货币(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则商业资本运动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这个公式表明,商业资本是在经营商品的买(G-W)卖(W-G′)中增殖的。至于货币经营资本,它不从事商品买卖,只经营同货币职能有关的技术性业务,以收取费用的形式来增殖自己,在这里,上列公式的中项W消失了,简单地表现为G-G′。不论商业资本运动公式是G-W-G′,或者是G-G′,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是以预付货币资本开始,以增殖货币资本告终,因此,商业资本主要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有的包含着商品资本(商品经营资本),有的就只是货币资本(货币经营资本),但都不包含生产资本,都是非生产性的资本。它们的增殖额△G,不能在流通中创造,只能来自生产领域,但是要在流通领域中实现。

职能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资本职能,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资本主义初期,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狭小,产业资本一般是自己生产自己销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产业资本自产自销越来越困难,客观上要求把销售商品的业务独立出来,交由专门的资本家即商业资本家去完成。

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中包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作用

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使产业利润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

①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家从商品销售解放出来,能够集中力量从事商品生产活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总额。

②商业资本的存在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商业资本家能把商业活动集中起来,而且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于产业资本,这就使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减少,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利润的增加。

③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商业资本加快了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的速度,从而加速了产业资本的周转;同时由于商业资本的集中性,它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许多资本的周转,还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从而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④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商业资本家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对市场状况、流通渠道和商品行情都比较熟悉,因而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业资本从属于产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一部分流通资本(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独立化,它的运动形式是产业资本循环的销售阶段的转化形式。由于社会分工,产业资本家不是将自己的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而是先卖给商人,再由商人转手卖给消费者。同一件事情,对产业资本家来说是商品的出售(W-G),对商人来说,却是先购进商品(G-W)再卖出商品(W-G′),是G-W-G′,即商人所预付的货币的特殊增殖过程。这个过程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商人必须自己预付货币资本,并且,这种货币资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G-W-G′。“因此,就资本的总再生产过程来说,现在要考察的只是商人预付的货币资本,这种货币资本是专门用于买卖商品的,因而只采取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形式,而从来不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并且总是处在资本的流通领域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05页)。

商业资本不过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流通资本的独立化形态,但它对产业资本有着很大的反作用。只要商业资本不超过它的必要比例,就会有如下的结果:由于社会分工,专门可用在买卖上的资本(包括流通费用),会比产业资本直接经营时少些,从而有更多的资本用于生产剩余价值。它还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并对资本之间的分工起中介作用,使资本能够按更大的规模来经营产业,这就会提高产业资本的生产效率,促进产业资本的积累。它虽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它有助于流通时间的缩短,因而能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有助于产业资本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

增值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实现剩余价值职能的流通资本,本来就同生产资本一起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取得平均利润。一部分流通资本独立化为商业资本,会使产业资本减少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它仍然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继续取得平均利润。其差别在于:产业资本只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则不仅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的利润,而且要通过流通领域获得利润。商业利润从其获利的形式看,来自商品的购买价格与其出售价格的差额,从其利润源泉看,则来自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周转

商业资本的周转不同于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因而包含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商业资本的周转不过是产业资本周转中一个环节──出售阶段W′-G′──的独立化运动,它表现为G-W-G′的不断反复。商业资本的周转时间只由流通时间构成,它不创造剩余价值,只实现剩余价值。但这种周转既然代表产业资本周转中的一个环节,它也就代表着产业资本的周转。不过不是代表某个产业资本的周转,而是代表一系列产业资本的周转。商业资本的一次周转,不仅可以代表一个生产部门内许多资本的周转(例如,布店资本的周转,可以代表许多织布厂资本的周转),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生产部门若干资本的周转(例如,百货店资本的周转,就可以代表许多生产部门资本的周转)。

一般地讲,商业资本的周转并不带来剩余价值,不能使资本增殖。但就单个商业资本来讲,如果它的周转速度慢于社会平均速度,就得不到平均利润;反之,如果超过平均周转速度,就不仅可以取得平均利润,而且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如果使它周转加快的条件在于店铺的优越位置,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又将转化为地租。

周转次数

类似货币当作流通手段的流通次数。商业资本一年间周转的次数,等于一年间G-W-G′运动反复的次数。例如,一个流通10次的货币,会实现10倍于它的商品价值。同样,一个周转10次的商业货币资本,也会实现10倍于它的商品资本价值。但也有区别;在货币当作流通手段的情况下,是同一枚货币经过不同人的手不断把商品推出流通领域,不断补充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位置,并由此不断离开它自身的出发点。但在商业资本的场合,却是同一货币资本价值(不是同一枚货币),在同一人手中,反复买卖同价值的商品资本,并由此当作G+△G来反复,即不断当作价值加剩余价值流回到它的出发点。这就是商业资本周转所具有的特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商业资本加速周转时,同量的货币也会更快地流通。

商业资本的周转表示购买与售卖的反复,它的周转速度也就取决于购买的速度和出卖的速度。前者又决定于生产过程更新的速度和不同生产过程互相衔接的速度,后者则决定于消费的速度和规模。这两个方面的速度既是商业资本周转的界限,又能暂时被商业资本的运动所突破:商业资本(除开商人之间的周转)会缩短生产资本的销售阶段,使商品更快地投入市场;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下,它又能支配总货币资本一个较大部分,因而在存货未卖出以前,还能暂时突破消费的限制反复去购买,由此造出一个虚假的要求,促使生产盲目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要通过强制的力量、即通过一次经济危机来恢复。

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也会反比例地影响资本的预付量。商业资本周转越快,社会总资本中用作商业资本的部分就会越小。反之,就会越大。商业资本周转和产业资本周转对于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有不同的作用。就社会总资本来说,产业资本的周转对于年生产的剩余价值量或利润量,从而对于一般利润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商业资本在周转中并不创造剩余价值或利润;“它按照自己在总资本中所占的部分,从产业资本所生产的利润量中取得自己的份额,只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才参加决定一般利润率”。但由于商业资本周转速度反比例地影响商业资本的量,从而使产业资本的量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导致剩余价值量也随之发生变化,终于使一般利润率与平均利润发生变动,使生产价格也发生变化。

古代商业

只要出现商品流通就会出现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这一对孪生兄弟是历史上最早的资本形态,依附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关系而存在。古代的商业资本的主要特点是以贱买贵卖增值自己,剥削的对象主要是小生产者(个体农民、手工业者等),也通过向奴隶主和农奴主提供贵重商品或高利贷,来瓜分奴隶或农奴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它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瓦解的作用,但它本身并不能产生任何新生产方式。只有在封建制度行将崩溃,产业资本已有萌芽时,它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产生

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在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商品交换日趋频繁,交换地区逐渐扩大,需要一些人专门经营交换业务,充当生产者之间的中间人,于是出现了商人,也就产生了商业资本。最初的商业资本是由新兴的奴隶主和富裕的自由民利用积累的货币财富转化来的。在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商代等奴隶社会中,商业资本已日趋活跃。在封建社会中,商业资本继续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存在条件

简单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商业资本存在的条件。但以商人为中介的交换代替了小生产者之间的直接商品交换后,流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小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以获得使用价值为最终目的。商人从事贸易则是为了使他手中的货币增殖。它的流通过程是: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集中在商人手中的货币一开始就执行着资本的职能,而这里的商品也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的增殖,则是全部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此外,商人是为了许多人而进行买卖,并集中许多买卖于自己手中,不再像简单商品流通那样,只与购买者的直接需要联系在一起了。

特征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入流通的主要是农民生产的剩余产品,商业使这些产品变为商品,而不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以自己的运动形成商业。因而,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独立于买卖两极、即独立于小生产者而存在的,它不从属于任何生产者。小商品生产发达后,手工业者的产品由自产自销转由商人经销,但都不是大批量生产,商业资本仍处于独立的地位。这是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不同于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部分,是从属于产业资本的运动的。

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较大规模的经营是地区间、国际间的贩运贸易。这种贩运贸易的利润是很高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资金周转慢,风险大,商业费用大。另一方面,这种贩运贸易是利用生产不发达的状况,贱买贵卖对买卖双方进行剥削,是一种不等价交换。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一些商业民族中,它又是和暴力掠夺、海盗行径、征服殖民地直接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一个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从它原来的独立存在下降为一般投资,受利润平均化规律的制约,商业利润也转化为一般的平均水平。

作用

资本主义以前社会的商业资本,曾为不同的生产方式服务。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它都会促进剩余产品的生产,并促使生产越来越具有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性质,促使产品越来越转化为商品。同时,它增进了货币流通,并使货币财产越来越集中在商人手中。这些,都会对旧的生产方式发生解体的作用。K.马克思曾指出:“商人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5页)

但是,前资本主义商业资本即商人资本发展的本身,并不足以促成一个生产方式向另一个生产方式的过渡。这是因为,商人资本没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它虽有促进旧制度解体的作用,却不能决定新制度的方向。商人资本的独立发展,意味着生产还没有从属于资本。而生产的落后状态,正是这种商人资本取得高额利润的条件。在奴隶社会,商人资本已有相当高度的发展,但不能促使生产资本化,社会的发展只能是进入封建制生产方式。只有在封建社会末期,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时,商人资本的发展才成为促进生产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原来独立发展的商人资本已逐渐渗入生产领域。一些商人通过订购、预买、包买等形式逐渐支配了小生产者,以至把他们变为自己的工资劳动者。商人资本的大量的货币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资本,一部分商人实际上已转化为工厂主。商品流通的扩大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市场;同时,它加速了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不过,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商人资本不仅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而且变成产业资本的“奴仆”,服从于产业资本的运动了。

资本价值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前提是:平均利润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随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这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4)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家间关系。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职能资本家:产业、商业、农业资本家。商业利润实质:雇佣工人所创剩余价值。

(1)商业资本: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

(2)商业资本的职能: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通过购销差价,按照平均利润率的要求,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并剥削包括商业职工在内的雇佣工人的关系。商品资本:直接生产出来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相关资讯(2条)

加载更多

参考资料

免责申明:天下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不代表天下百科立场。如您发现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修正
编辑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