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未来发展趋势解读

中指研究院2018/09/18 09:57

房价

趋势一:产城融合,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产城高度融合是产城一体化的重要方向,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此举有助于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市发展、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稳步实施与加快推进,中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新城作为“双创”载体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以人为本: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新城规模不断扩大,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产业与城市功能不匹配、不协调而带来的“有城无产”、“产强城弱”的问题较为普遍。新型城镇化注重“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实现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变,形成规模经济,进而影响地域空间结构演变,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升级。

而对于产业新城而言,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特有的信息优势、科技优势、综合服务能力和城市活力将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产城融合仍是新城发展的目标方向。

大部分产业新城初期比较注重产业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居住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因此容易出现产业新城内居住商业休闲环境不佳、就业人群潮汐现象严重等产城脱节的问题,从而使得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受限。而随着产业新城的不断发展,入驻企业和就业人口的总量和结构都不断升级,对产业新城内生活服务配套的数量和层级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国大部分产业新城项目还处于建设阶段,生活配套设施主要集中在满足就业人群日常生活需要上,功能配套的完整性仍有待加强。因此,未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提升产业新城内生活服务配套设施的品质,并针对不同生活圈内的就业人群提供差异化的配套设施,丰富就业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其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多层次差异化的精准对接,从而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2

生态智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出现“天花板”效应,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各种被称为“城市病”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RFID、数据采集、精密传感器、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GIS、大数据等方面的广泛兴起,国内外城市信息化进入高级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模式应运而生。

从理论层面看,智慧城市是高度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城市发展形态,能对城市内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实施的监控、管理、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率和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改善人与社会和自然间的关系。

从实践层面看,智慧城市不仅仅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等概念的延伸扩展,还反映出社会各界对未来城市更智能、更绿色、更协调的美好愿望,是中国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智慧新城与传统城区的区别在于注重培育发展智慧产业并加以推广应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受语言、手势甚至眼神和意念等交互方式和虚拟现实、深度学习技术创新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工业4.0和智慧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从而建立智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功能区建设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贸易产业园建设为重点,提升商贸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和品质层次,积极培育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智慧新城建设之间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发,提高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

布局合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新城新区建设过度追求物理空间建设,严重浪费土地空间的现象较为普遍,城市建设逆集约化现象日益突出。国土部发布的《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要求,围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范围。因此,未来新城规划建设应始终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优化新城的功能布局,提倡土地的复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土地和生态资源的日益稀缺使得高效利用土地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新城的发展模式也必将逐渐从外延式扩张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发展方式转变。在产业新城规划中,将更加注重与产业发展的互动,空间布局更多地结合产业特征进行规划,经济活动与生产要素通过合理的空间流向,使土地承载的产业活动在空间的选择上更趋于合理化。

由于在产业链的不同部门里,各个环节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因此,需要分析清楚各个产业环节之间的关联性。由于部分生产部门有其自身特殊的区域需求,需要具备一定的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或者公共设施配套,这也需要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安排。另外,空间布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应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需要具有预见性,对产业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另一方面,空间布局留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以适应未来新的产业发展要求,从而使得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的动态平衡。

此外,注重保护非建设用地及生态环境,依附交通轴的纵横和交通枢纽的节点发展,产业升级与产业机构优化是持续作用力,优化战略布局是产城融合致胜需求。

借鉴东京、新加坡,实施立体城市模式也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走出融合瓶颈的重要方式。实施立体城市模式的关键,在于根据城市功能板块的需求,统筹布局、集约运营城市各类资源。通过竖向发展、大疏大密、产城一体、资源集约、绿色交通、智慧管理等规划发展,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改善城市低密度分散化倾向,提升城市密集度,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立体城市的开发主体主要是城市运营商,在城市总规、详规、绿规等框架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下,由城市运营企业统筹整合各类生产生活功能资源,其结果不仅更加贴近城市居民需求,而且成本低、效率高。


严/肃/广/告/时/间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房天下资讯>中指研究院>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