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恒大、万达、保利等地产巨头扎堆改名去地产化,释放了什么信号?

十三画生2018/09/15 21:06

古语常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古人对于改名改姓如此不耻,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对个人名誉信用和江湖地位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古代大多只有偷鸡摸狗、欺瞒盗骗之徒才会改名改姓,以规避是非。

但现如今改名已经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不惜通过改姓的方式试图排忧解难,扭转命运。其实不止个人,就连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也会在关键时期以更名的方式调整业务,优化结构。地产行业更是如此,近年来很多老牌大地产商都玩起了更名游戏。

房价

2016年6月16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的决议案已获股东会通过,这意味着恒大将换上一个更能反映其多元化战略方向的新名称,更意味着恒大的多元战略将大大提速。

新名称不再单纯突出“地产”,反映其在多个产业将积极发力。房地产仍将作为恒大最重要的核心主业,该产业的深厚基础将是整个集团发展的“大后方”。同年完成更名的还有K2地产更名为石榴集团,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

房价

万达无疑是且进行更名的商业地产公司。在2017年完成一系列断臂求生的操作之后,王健林在18年1月29日毅然做出了变革性的举动,老王公然宣布“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且同时宣布万达商业也正式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这一举动被外界称为是,王健林向马云的“亿元赌局”低头,且要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大势已去的声音喧嚣尘上;

进入2018年地产巨无霸公司更名去地产化更是此起彼伏。

就在三天之前,保利房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变更公司名称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中不再有地产字样。据悉,保利是今年第4家地产公司提出更名,去地产化。此前有朗诗、龙湖、时代等已经完成更名事项,随着龙湖地产、保利地产的更名,目前中国前十大房企只有富力和中海的名字中仍有地产字样。

房价

不管大小房企都在忙着更名去地产化,更有甚者还破釜沉舟地宣布要“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这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奇哥看来有三点比较明确:

首先,地产公司名称的变化不完全等同于“不干房地产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专家称,房企改名往往与多元化、业务扩张、战略调整等关键词密不可分。但不可忽略的是,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加剧,房地产传统的开发模式确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行业巨头争相更名,或可看作是地产公司寻求转型、积极探索优良发展路径的开始。

房价

关于这一点,万科高管层的说法非常具有说服性。一个月前,在博鳌房地产论坛年会上,万科集团副总裁、董秘朱旭表示,万科没有抛弃房地产,而是在做定位更新;6月底,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谈及万科未来规划时表示:“十年之后,万科还是地产公司吗?我觉得不应该是了,如果还是我觉得应该也会很惨淡。现在琢磨着要把城市公司的名字‘地产’去掉,这样更符合万科未来的定位。”

其次,房地产调控“房住不炒”、“积极去杠杆”的这一年多来,我们不难发现地产企业已经处于夹缝之中,融资渠道被严防死堵,借钱成本不断高企,且发债屡屡被限制,地产商无疑是金融去杠杆中的牺牲品。国家明确资金未来要合理引导至实体制造业和小微里去,地产企业更名实质上是多元布局的开始。

房价

我们也看到,万达开始涉足文娱、体育,万科开始进军养老、物流,保利在康养、文旅、科创、物业等方面也不落下风,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这些行业其实很多企业仅能做到收支平衡,更多的还是亏损状态,但地产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在房地产行业江河日下的今天,老谋深算的地产商拓宽业务范围,不能否定其在为将来拓宽融资渠道在铺路,毕竟除房地产之外的很多行业融资和借钱的成功率和成本都很低;

再者,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说,房地产三大巨变来袭,闭眼躺赚时代已经终结:房地产灵魂变了,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从过去的经济政策回归到民生和社会政策;价值链变了,房地产靠规模取胜的年代已经过去,未来是靠高品质取胜;基本矛盾变了,房地产市场从总量不够转化为高品质房产不够的矛盾。

房价

照此逻辑不能得出,房地产市场未来大涨的基础不复存在,回归住房居住本源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一线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房价回归合理已成事实。未来属于房地产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象前几年一样暴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房地产大张旗鼓地拼规模,大开发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居民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这必将倒逼企业在产品上下功夫。房企未来只有勤修内功,才可能生存下来。

地产公司更名,选择“去地产化”何尝不是看清了趋势后的明智之举呢?行业巨头地产公司们已然积极寻变,还在做着投资房产躺着发大财春秋大梦的你,打算何时醒来?

古语常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古人对于改名改姓如此不耻,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对个人名誉信用和江湖地位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古代大多只有偷鸡摸狗、欺瞒盗骗之徒才会改名改姓,以规避是非。

但现如今改名已经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不惜通过改姓的方式试图排忧解难,扭转命运。其实不止个人,就连一些初具规模的企业也会在关键时期以更名的方式调整业务,优化结构。地产行业更是如此,近年来很多老牌大地产商都玩起了更名游戏。

房价

2016年6月16日,恒大地产发布公告,公司名称由“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恒大集团”的决议案已获股东会通过,这意味着恒大将换上一个更能反映其多元化战略方向的新名称,更意味着恒大的多元战略将大大提速。

新名称不再单纯突出“地产”,反映其在多个产业将积极发力。房地产仍将作为恒大最重要的核心主业,该产业的深厚基础将是整个集团发展的“大后方”。同年完成更名的还有K2地产更名为石榴集团,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

房价

万达无疑是且进行更名的商业地产公司。在2017年完成一系列断臂求生的操作之后,王健林在18年1月29日毅然做出了变革性的举动,老王公然宣布“今后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且同时宣布万达商业也正式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这一举动被外界称为是,王健林向马云的“亿元赌局”低头,且要彻底退出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大势已去的声音喧嚣尘上;

进入2018年地产巨无霸公司更名去地产化更是此起彼伏。

就在三天之前,保利房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变更公司名称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中不再有地产字样。据悉,保利是今年第4家地产公司提出更名,去地产化。此前有朗诗、龙湖、时代等已经完成更名事项,随着龙湖地产、保利地产的更名,目前中国前十大房企只有富力和中海的名字中仍有地产字样。

房价

不管大小房企都在忙着更名去地产化,更有甚者还破釜沉舟地宣布要“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这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在奇哥看来有三点比较明确:

首先,地产公司名称的变化不完全等同于“不干房地产了”,这一点一定要明确。专家称,房企改名往往与多元化、业务扩张、战略调整等关键词密不可分。但不可忽略的是,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加剧,房地产传统的开发模式确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行业巨头争相更名,或可看作是地产公司寻求转型、积极探索优良发展路径的开始。

房价

关于这一点,万科高管层的说法非常具有说服性。一个月前,在博鳌房地产论坛年会上,万科集团副总裁、董秘朱旭表示,万科没有抛弃房地产,而是在做定位更新;6月底,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谈及万科未来规划时表示:“十年之后,万科还是地产公司吗?我觉得不应该是了,如果还是我觉得应该也会很惨淡。现在琢磨着要把城市公司的名字‘地产’去掉,这样更符合万科未来的定位。”

其次,房地产调控“房住不炒”、“积极去杠杆”的这一年多来,我们不难发现地产企业已经处于夹缝之中,融资渠道被严防死堵,借钱成本不断高企,且发债屡屡被限制,地产商无疑是金融去杠杆中的牺牲品。国家明确资金未来要合理引导至实体制造业和小微里去,地产企业更名实质上是多元布局的开始。

房价

我们也看到,万达开始涉足文娱、体育,万科开始进军养老、物流,保利在康养、文旅、科创、物业等方面也不落下风,而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这些行业其实很多企业仅能做到收支平衡,更多的还是亏损状态,但地产企业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在房地产行业江河日下的今天,老谋深算的地产商拓宽业务范围,不能否定其在为将来拓宽融资渠道在铺路,毕竟除房地产之外的很多行业融资和借钱的成功率和成本都很低;

再者,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说,房地产三大巨变来袭,闭眼躺赚时代已经终结:房地产灵魂变了,国家对房地产政策从过去的经济政策回归到民生和社会政策;价值链变了,房地产靠规模取胜的年代已经过去,未来是靠高品质取胜;基本矛盾变了,房地产市场从总量不够转化为高品质房产不够的矛盾。

房价

照此逻辑不能得出,房地产市场未来大涨的基础不复存在,回归住房居住本源是大势所趋,尤其是一线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房价回归合理已成事实。未来属于房地产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象前几年一样暴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房地产大张旗鼓地拼规模,大开发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居民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这必将倒逼企业在产品上下功夫。房企未来只有勤修内功,才可能生存下来。

地产公司更名,选择“去地产化”何尝不是看清了趋势后的明智之举呢?行业巨头地产公司们已然积极寻变,还在做着投资房产躺着发大财春秋大梦的你,打算何时醒来?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房天下资讯>十三画生>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