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Fang.com

女博士又怎么样?不会投资一样投成“负”资产!

刘磊房产评论2017/09/16 13:53

房价

这阵子,一个后悔的女博士的自白在网上火了。笔者起初并没有顾上看,以为不过是又在鼓吹“读书无用论”的,后来鬼使神差的竟然看完了,也说不上气愤,但觉得这次真的是“女博士”出了问题;而且,联想起国内的房产投资者,竟然在本质上犯了跟女博士一样的错误!

首先,感情用事,目的不明。

文章说,女博士是因为老公和婆婆认为博士有面子,而且读了博士可以进高校,才去选择考博读博的。这就是所谓的“目的不明确”,难道几年寒窗,仅仅就是为了一个面子吗?就国内的学历教育,博士最为对口的单位,就是研究单位;如果没有宏远的志向,那么读博士确实有些浪费。

房价

正如原文所说,“如果说读书是一种投资,为什么我投资了负资产”?这跟我们投资者买房子是一样的道理:总觉得房价会一直涨,买到就是赚到;总觉得一说自己有几套房就很了不起,不惜透支借贷去买房,把自己搞成“负翁”;说到底,房产只是众多投资品中的一种,买房的目的,如果不是自己住,那就是需要获取——能否获取,关键看市场,而不是投资者自我感觉良好决定的。

有人说我不差钱,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就是想提升自己,所以去读博;那没问题,这种属于纯粹消费的行为,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就像买房一样,就是喜欢买,就是有钱,不考虑,今天买了明天就拆了都高兴。能到这样水平的,再谈随心所欲,否则,必须要清楚你的行为和你的目的有无直接联系,而不是盲目的就去“读博”,或者“买房”。

房价

其次,情商、财商过低,无法驾驭读博或者投资品;

在原文中,女博士自称是“一个不太容易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的缺点是懒……所以我看书和写论文的时间都比人家少”。在普通人眼中,博士都是高分低能的代表,这恐怕是对知识的误解;尽管中国年产博士量已经是全球了,但占总人口比例是很少的,也就是说,你的身边未必有过博士,或者说合格的博士,如果你身边是原文中那位女博士的案例,那只会加深误解。

要想拿到博士学位,是极其不容易的,光是文献整理、数据整理,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一番折腾下来,最起码的逻辑思维能力、研判数据能力等基本功也就练出来了。这是死功夫,没人能代替,必须经历。

同样,房产投资也是如此,看市场、看政策、看数据,几年下来,不成专业人士,起码能看得懂中介的话术、开发商的策略,起码不会掉入营销的陷阱。然而,如果看数据和看书的时间都比别人多就期望着“房价会一直涨”的机制拯救自己,那么房产投资也就陷于被动之中;并在一套又一套的扩大规模中,抬高了自己的负债,最终从主动投资变成了被动负债,反而被投资品驾驭了。

房价

当社会陷入“反智”“读书无用论”的时候,作为个体最需要的就是跳出庸见获取真知。这里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下,所谓“百名博士抢一个小学老师的职位”这样的事情,不代表学历缩水,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必由阶段,社会学上叫“overqualified”,即,求职过程中超过资历要求了。通常HR是想方设法刷掉不达标的人,现在则是挡住超过标准的人;美国20多年前出现这样的现象,现在中国也如此,看来经济发展势头还是值得称道的。但这不可避免,《未来简史》中就提到,人类整体在进步,个体的痛苦越来越强烈。

这种不适感不仅仅在社会领域,即便是房产投资领域,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昔日看似高明的投资理论不再灵光,对市场的预判不如一个猛子扎进去来的直接,把投资当成了赌博,昔日西装革履的投资人都变成了抠脚大汉……这对于投资界、投资者并非是好现象,投机者、违反规则的人反而取得了成功,那么对于个体应该如何降低这种不适感?难道也加入混战吗?类比的说,选择了读博,选择的个体素质的提升和长远机会的投资,而非获得一个年薪20万的工作;同样的,选择投资房地产,是一系列的抵扣负债之后组成的财富安全的保障,而不是简单低吸高抛,倒来倒去赚取差价的工具。过程都是很痛苦,甚至一段时间内看不到希望,但耐住寂寞、坚持最初理想并付诸行动的人,最终往往能收获比短期获利者更稳定、更丰富的财富资源。

本文作者:刘磊,福布斯金融理财师评审委员、远见财讯特邀地产评论员,中国外国专家局澳籍专家资质,多家媒体房地产专栏作者、作家,微信号刘磊房产评论。

相关搜索推荐

投诉
免责声明:本文系注册用户(作者)在房产圈发布,房天下未对内容作任何修改或整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房天下立场,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进行投诉。对作者发布之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房天下资讯>刘磊房产评论>正文